关注我们 

中安网微信

空间不是极限 创新思维决定报警服务出路

2017-09-14 11:52:28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责任编辑: lijiating 收藏本文
摘要:一直以来,安全报警服务都是以区域性联网报警服务的方式呈现,想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更多业务的突破依赖于技术支撑、推广模式、体系建设、人才储备等多方面的因素。

  【CPS中安网 cps.com.cn】在互联网、智能家居的冲击下,防盗报警不仅仅作为单一的产品功能在应用,在加强家庭、社会安全的同时,将更多地与门禁、对讲、监控、智能家居等行业融合在一起,逐渐脱离传统的单机单功能模式,或成为综合性的智能产品,或成为门禁对讲、智能家居等产品的一项功能。以下是刘伟的《报警服务跨区域发展的疑难与瓶颈》一文,为我们展现了报警服务的现状和问题。

  一直以来,安全报警服务都是以区域性联网报警服务的方式呈现,想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更多业务的突破依赖于技术支撑、推广模式、体系建设、人才储备等多方面的因素。在网络技术极大地发展并早已突破了地域限制的当下,报警服务的外向发展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如果要突破报警服务的区域性限制,在服务体系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更多突破又该如何着手?

  现状与问题:技术不是关键,核心在于业务模式固化

  目前,我国的报警服务公司(包括提供联网报警服务的各种保安公司、物业公司、系统集成公司等及其下属分公司、经营部)接近10000家,其中绝大部分是以市/县为单位的地区性小范围的联网报警服务。形成这种小范围地区报警业务表现形式的原因最开始确实是由于技术的限制——简易的现场报警发展到电话线联网报警的时候,在民用(商用)报警服务领域对于通讯费用问题在当时无法回避,以市/县级为单位组网和建立中心能够将费用控制在市话标准(电话线报警的中后期,开始与通讯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以包月形式将通讯费用固定下来)。而正是因为电话线报警通讯的技术限制,使得跨区域的报警服务的显性成本加大——直接体现在用户的日常电话费用当中。

  同时,安装报警服务系统的前提首先得安装有线电话,客观上为业务的开展设置了障碍,特别是在跨区域的服务推广时显得更加掣肘。而且,电话线报警时代的接警和处理都是通过接警中心机的方式,而接警中心机本身的容量有限,也在客观上限制了报警业务的发展。由此形成了一套以区县为单位的服务中心的基本话术和套路,加上联网报警服务所具有的处警和巡逻机制,又引入了服务半径的概念,这些在适应了市场和客户拓展的基础上也带给了市场只有小范围中心覆盖半径才能有效的服务认知,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报警服务的外向发展。

  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和相关费用的快速降低,网络传输和网络接警、处警方式的革新,地域限制在技术上已经不再是问题,但由于长久以来市场以及服务商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固有的认知——服务只有本地化、就近化,安全才能有所保障,这极大地限制了报警服务业务的跨区域发展。而限制跨区域报警服务业务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还在于全行业的“地方保护主义”,除了正常的商业竞争之外,各种摆不上台面的恶性竞争手段层出不穷,实际上不但影响了整体行业的跨地区发展,更使得全行业的声誉极大受损。

  总结起来就是,当下的联网报警服务在技术、模式、理念和市场定位上都还有待完善,但同时又已经做好了扩大经营范围业务规模的基础准备,需要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进行检验和修正。

  机遇与优势:行业标准出台,去行政化渐成共识

  当下的报警服务能够进入到跨区域发展甚至真正到了能够全国覆盖的时期,除了得益于报警服务在市场化商业化运作上的坚持外,也得益于保安服务改革。保安和公安脱钩以后,尽管全行业都还或多或少的保留有公安的形象和影子,但本质上与商业报警服务公司的市场地位相同,彼此之间需要进行常规的商业竞争。虽然尚未做到完全的去行政化,经过行业和市场参与者的努力,大众特别是市场已经逐渐认识到行政化在商业化服务的日常中并没有任何独特的优势,而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会让用户获利。

  在去行政化之外,报警服务步入快速发展以及跨区域发展的重大利好还在于行业标准规范的出台和运行,不但在技术和运行上对一直以来缺乏统一和标准的行业服务内容进行了明确,更重要的是为报警服务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现实路径。长久以来,报警服务看起来有清晰的运行模式,不管是商业模式还是技术模式,但在本质上还是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不同的公司主体以及同一个公司的不同地区分部在日常工作的开展和具体业务的开展中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在同样的平台架构和模式下,带给市场和用户的观感都是千差万别的。这在客观上导致了服务质量和口碑的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

  在行业标准出台并执行之后,有志于外向发展的报警服务公司能够在具体的操作执行细节上,对限行的业务和技术模式进行纠偏和在标准范围内进行统一,同时又为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提供了检查和执法的依据。而在标准和规范之外,为报警服务公司留出了足够的自我完善和突破的空间,反而使得报警服务公司能够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灵活,在现有的主流服务模式之外增加更多样和更灵活的服务内容,扩大了服务内容,增加了市场客户面,在规范的前提上助力报警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难点与瓶颈:大众化是未来,云端落地如何互补

  报警服务的跨区域发展在满足了技术运用、模式丰富以及标准统一和管理依据的前提下,如何有效的开展具体工作是摆在当前报警服务公司面前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跨区域(或者外向扩张)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还在于在传统报警服务的主流市场群体之外如何有效开辟第二第三战场,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固有市场容量减小的难题。

  以商铺联网报警服务市场为例,一个地区(区县级市场)的潜在用户量基本上维持在3000户左右,而在这个市场当中服务公司(竞争对手)可能多达五六家,其中一两家占据了大部分的客户量。当新进入这个固有区域市场的时候,如果依然将目光和客户群体锁定在商铺,不可避免地进入惨烈的价格竞争,而缺乏基础用户的新公司很难打得起这样的消耗战。在市场容量有限的前提下,此消彼长的态势难以根本性扭转,唯一且有效的办法就是开辟新战场,在现有的客户群体和服务内容基础上提供竞争对手(特别是占据现有市场客户主体的竞争对手)没有的服务内容——大众化安全服务。即在商铺报警之外围绕商铺老板的日常生活所需提供与安全相关的各种服务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商铺安全、个人安全、车辆安全、家庭安全等等。这些服务内容与自身的安全服务专家(顾问)的市场形象相契合,成交一个商铺老板能够增加多个服务类型,而且是相对牢固的客户关系。专业化报警服务向大众化安全服务过渡,这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当下的关键在于怎样启动,而跨区域发展报警服务恰恰正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跨区域提供安全报警服务还需要打破一个传统的理念,本地化或者地区化建立报警服务中心。区域化报警服务中心在单一的业务模式和客户群体的时候是有必要而且也相对容易的,但是在扩大了服务覆盖范围、增加了服务内容、扩展了终端用户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依然沿袭本地化中心模式的思维模式已经没有必要了。特别面向大众提供“泛安全”的生活化服务,涉及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频次、服务时间等都将会大大的不同,继续采用固有的本地化中心服务模式将不再适合。

  同时,在大数据和云计算(云平台)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便捷的今天,中心云端化、服务本地化将会成为安全服务的主要表现方式,而这也将是助力跨区域服务最有效的技术和架构基础。云平台实现各种服务和数据云端存储、备份,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多端同步(用户端、行业应用端、本地平台端、区域管理端等)。今后的地区安全服务分部除了主要管理人员之外,其大部的人员构成是技术服务人员甚至无需常设机构和专属人员即可完成日常本地化服务。

  前景与未来:空间不是极限,创新思维决定出路

  在各种技术运用高度发展的今天,纯粹讨论跨区域发展的机遇或者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安全报警服务的市场需求和表现形式早已经在客观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特别是以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和商业模式的冲击和启发之下,行业的有识之士已经不再将目光局限在单个具体的业务主体而更多地是从全局进行探索和战略布局。

  不管是以转型为目的或口号的“互联网+”型联网报警服务新形式,还是以“大数据”应用为“噱头”的安全报警大平台,其基础都没有脱离安全需求这个核心,也不应该轻易切割,坚持以安全为基点,不断扩大服务和业务半径,市场和用户自然将会被吸纳进来。

  重要的是,安全服务从业者在有没有跳脱出固有的联网报警服务的思维局限,将目光投射到更广阔的市场以及更久远的时间,诚如今天探讨跨区域发展的基础来源于五年甚至十年之前的积累。在高速发展的当下,今天我们的思维也只是在为三年(甚至用不了三年)之后又一次的改变奠定基础而已。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CPS中安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PS中安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关键词安全报警服务创新思维联网报警服务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