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大象 天下往
企业智慧城市业务战略的思考与创新
【CPS中安网 cps.com.cn】 有志于参与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将紧跟国家宏观经济及新型城镇化政策导向,把战略重心转向全面聚焦智慧城市建设,从顶层设计、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战略合作以及人才引进、运营管理等方面着手,树立全国城镇化建设的典范。
1995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带来了更令人头痛的问题——市场房价进入快速上涨甚至暴涨期。从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内,国内城市建设用地扩张83%,但同期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人口仅增长45%,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速度极不匹配。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中,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城镇化率也达到了52.6%。但是,空间城市化并没有相应产生人口城市化。与此同时,在社会生态、资源、安全、文化等方面,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中国正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纲要早已经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十二五”规划再次建议,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2013年6月,新一轮城镇化规划正在制定中。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确凿无疑的大方向。
有志于参与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将紧跟国家宏观经济及新型城镇化政策导向,把战略重心转向全面聚焦智慧城市建设,从顶层设计、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战略合作以及人才引进、运营管理等方面着手,树立全国城镇化建设的典范。
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总结与思考
城镇化与中国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纷繁复杂的关系。
首先,城镇化使社会结构发生改变。建国后实施计划经济,造成城乡二元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上亿农民工进城,社会结构断裂更甚,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没有破除,又在城市内部形成了新的二元机构。社会流动群体的社会保障与社会的安全、和谐息息相关,因此,“人的城镇化”成为下一步的发展重点。
其次,城镇化要与资源承载力相匹配。改革开放早期,城镇化存在于粗放型经济体制下,以土地财政作为唯一的基础进行发展,这是一种高耗能的发展模式,从而导致“摊大饼”式的城镇化,甚至出现“鬼城”、“贫民窟”等。之所以要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正是因为资源已经难以承载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三,城镇化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将以城镇化消费为主导,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农业人口转入城镇、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服务业发展、产城融合联动带动制造业转型等途径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和投资。
第四,城镇化要与生态环境和谐。早期由于过度追求GDP,城镇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巨大,而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非GDP而是可持续发展,要重视环境保护、治理与修复;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以整体规划替代“先建设、后绿化”的做法。
最后,城镇化亟待土地改革。过去的土地城镇化速度远快于人口城镇化,“要地不要人”的现象突出;土地开发强度、密度与利用率不匹配;土地收入具有不合理性、垄断性和使用不科学性。这些问题,都是新型城镇化需要打破的瓶颈。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