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卷价格了,安防该卷一卷“安全感”了?
【CPS中安网 cps.com.cn】
近些年因为全球经济增速疲软,“安全感”一度成为一个高频出现的词汇,不仅牵动着社会个体的情绪,也深刻影响着企业与行业的发展逻辑。
从宏观经济波动到技术迭代的不确定性,从公共卫生事件到网络风险的隐匿威胁,诸多领域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安全感缺失”的焦虑。公众渴望稳定,企业追求可持续。
而安防行业,恰恰长期扮演着“安全感守护者”的角色——它通过视频监控、门禁系统、智能预警等技术手段,为城市、社区、家庭乃至数字空间构筑起一道道防线。
然而,在持续为世界输出“安全感”的同时,安防企业自身是否也拥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安防行业已逐步从传统的被动防护走向智能主动治理,不仅技术能力大幅提升,应用场景也不断扩展至交通、金融、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它们是否已在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中攒足了属于自己的“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又是否能够持续支撑其面对未来的未知挑战?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近期走访了几家企业,根据他们的反馈,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安防企业的发展现状了。比如在技术积累、政策环境乃至经营业绩等多重维度。
行业乱象
国内安防行业有将近40余年的发展历程,行业底蕴深厚。然最近几年行业发展迟缓,业内各种乱象与不确定性因素频出,严重侵蚀着企业的“安全感”。企业业绩分化加剧是当前最显著的特征。
以2025年上半年部分安防企业披露的财报为例,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思特威等知名企业凭借其夯实稳健的经营策略以及品牌影响力取得了较为优异的业绩。
其中海康威视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4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71%;大华股份上半年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2.12%,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36.80%;思特威凭借在智慧安防领域的高端产品迭代,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164.93%,营收达37.86亿元17;而另一方面,达实智能营收同比减少26.80%,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053.51%;中威电子营收同比减少44.13%,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23%。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或揭示出行业内部技术能力与商业模式成熟度的巨大差异。
另外,行业正加速跨界融合已是普遍共识,如低空安防。这些新兴领域以现在视角看虽前景广阔,却面临“野蛮生长”,行业竞争无序化问题凸显。最为直接的就是当下大家都注重成本,所以成本敏感加剧导致价格战频发,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盲目低价竞标。
其次,就是在商业模式上,虽然已有部分企业从“卖产品”转向“产品+服务”,但许多企业全流程解决方案能力不足,反而造成服务断层。还有更深层的问题如技术标准滞后与数据孤岛等市场并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出来。
所以,这些乱象不仅加剧市场不确定性,更暗示安防企业远未实现真正的“安全感”。
安全感从何而来?
企业该如何获得“安全感”呢?通常市场会认为当企业经营好转,资产负债率低下、现金流充足、毛利率提高,安全感自然就有了。这本身并没有什么毛病,但笔者认为这只是结果。要想取得这样的结果,还需从过程发力。
也就是说,安防企业的“安全感”并非空穴来风,或可从于技术壁垒、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协同支撑获得。其中,技术突破是核心支柱。
目前,AI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融合已推动安防从被动监控转向主动预警,各种富含智能算力的行业大模型一体机涌出,大幅提升公共区域防护能力。
比如海康威视大与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一起搭建异常事件预警监测系统,依托大模型事件检测服务器接入辖区内重点视频点位资源,统计数据显示,12类交通事件平均检测准确率高达98%。
又比如知名企业王力安防研发的机器人安全门集成航天级遥感技术与智能驾驶级视觉识别,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引发轰动。也很好的体现出技术突破能给市场带来多大效应。
在政策层面,我国安防行业能有如今的规模,国家政策的扶持是重中之重。也就是说,政策红利能给行业提供确定性保障。比如此前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就明确要求,到2025年我国重点公共区域智能监控覆盖率达95%,该政策直接拉动政府采购需求。
如今,国家对低空经济领域“无安全,不低空”的定调将有望促使各地推进低空安全网络建设,为企业提供增量市场。
最后是在市场需求端,多层次爆发才能筑牢企业的基本盘。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工业场景、消费端等领域发力,或驱动行业扩张。同时,开拓海外市场也不失为一种全新的选择,毕竟近两年海外市场的表现确为有利可图,成为行业市场新蓝海,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出海适配国际需求从而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
总的来说,这三重支柱共同构建了安防企业的“安全感”,但其可持续性仍取决于企业能否在乱象中强化技术协同与合规能力。
结语
整体来看,在数字浪潮与物理世界深度交融以及全民焦虑的漩涡中,安防企业早已实现蜕变,它们既是技术革新的试验田,也是社会信任重建的守护者。而安防企业的安全感,也已演变为技术、生态与责任的复合型能力。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与体系化布局,才能构建起面向未来的安全感护城河。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CPS中安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PS中安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