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当“嫁衣”,中小安防厂商“野路子”突围来了?
【CPS中安网 cps.com.cn】
深耕安防行业的人都知道,20多年前,国内安防市场富有影响力的企业基本是以外资企业为主,比如博士安防、霍尼韦尔等。不过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国内安防企业快速崛起并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天地伟业等。
时至今日,国内安防行业已经相当成熟,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市场竞争格局也基本固定,据知名机构统计的2024年安防行业报告显示,80%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放缓,各行各业都出现消费降级的背景下,一场席卷安防全产业链的生存淘汰赛已然打响。
困局
纵观国内安防行业的发展历程,每一重要阶段都有各种痛点和难点,但相比现在,此前的任何抱怨纯属无病呻吟。毕竟疫情前的周期里,行业内的设备商、工程商、集成商、芯片商等,几乎所有人都能赚到钱。
但现在不行了,自疫情结束之后,安防市场除个别细分领域还能吃上一口肉,行业整体上是负重前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变。其中,中小安防厂商作为国内安防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算是在行业巨头技术碾压与价格战的血色红海中艰难求生,面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困局。
首先是价格战,即业内常说的内卷。目前行业内已有知名企业把监控摄像头设备的单价跌破百元,设备毛利率被极限压缩至个位数。例如2024年,天地伟业推出55元AK系列摄像机,引发行业人士积极讨论。不少友商直接坦言,这价位的产品质量或是最大的问题。
另外,如果这种“内卷式竞争”一直持续下去,不仅会消耗企业资源,导致研发投入缩水、继而让企业缺乏创新力,还会让行业生态岌岌可危。
其次是在技术鸿沟上,今年初,随着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火爆出圈,国内多家具有研发优势的安防企业纷纷宣布推出自己行业大模型一体机,如海康威视的“观澜大模型”实现了多模态视频分析。
从行业角度来看这本是好事,彰显出行业聚焦新技术场景落地的步伐更进一步。但对于中小安防企业来说,却无比的心酸,因为目前国内的中小安防企业普遍存在算力、算法、数据的三重短板,难以参与智能化竞争,只能依附或有条件合作。也就是说在当前AI时代,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企业间的技术鸿沟或进一步扩大。
最后是在经营模式上,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当前多数中小企业采用商业模式多为先成为解决方案集成商,随后采购标准化硬件,进行行业场景定制开发。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快速启动项目,规避复杂的硬件研发风险和高昂的初期投入,但其本质是“为他人做嫁衣”。
而且其对底层硬件技术缺乏掌控力,力,一旦面临深度定制需求便束手无策。再者,就是当硬件同质化严重也导致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所以模式困境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小企业的致命枷锁。
突围
上述提及的困局,国内中小安防厂商该如何突围呢,结合最近行业动态,笔者认为通过以下路径或有体面的可能。
首先是在场景应用上除需深耕之外,仍得持续创新,特别是对一些小型的应用场景探索。毕竟目前头部厂商追求规模经济,往往忽视碎片化需求。这些被遗落的“需求缝隙”,恰是中小企业的黄金机会。如在成都某停车场内走失儿童,好在该停车场已经将传统车场对讲设备升级为安防应急节点,通过“7*24小时远程坐席+AI平台”实现无人值守场景下的主动安防服务。
其次是在技术变革上,中小企业或可借力破局。比如云天励飞推出的“深目AI模盒” 以千元级价格提供大模型训练能力,用户只需标注少量场景图片即可生成高精度算法,实现覆盖90%的场景、精度超90%、成本降90%。基于此,相关企业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优化自身产品的性能,继而为终端用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三是在商业模式上,这对于中小安防厂商的突破最为关键。据公开的资料显示,目前在深圳华强北,一批“安防买手店”悄然兴起,他们不卖硬件,专做中小商户的智能安防方案订阅服务;在杭州直播基地,MCN机构靠着测评AI摄像头涨粉百万,佣金收入超过传统省代;在西部县城,当地工程商转型“安防滴滴”,用共享模式调度安装师傅和运维资源。这些野路子创新,或许比巨头转型更能预示行业的未来。
总的来说,当行业旧秩序在持续不断价格战中崩塌,小而快的场景创新、轻而灵的技术适配、专而精的商业模式,将为为中小企业铺就三条生存路径。安防行业的未来图景,也将由这些在夹缝中点亮星光的探路者共同绘制。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CPS中安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PS中安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