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作

车路协同2022 ——孕育希望,落地为王

2022-11-18 10:14:31 原创    作者:罗超 责任编辑: csj 收藏本文
摘要:车路协同主要核心技术较之以往有不小改变,主要包括四大关键技术。

    【CPS中安网 cps.com.cn】 畅想未来的智能交通应有的模样,一定是人、车、路、环境四要素的和谐共生,车路协同不仅是车与路的统一,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2022,车路协同一改往日概念大于实践的尴尬局面,在市场期待与刚需下,孕育希望,落地为王。

  2022车路协同应有之貌

  既然是之于当下,有必要追根溯源,车路协同的起源在哪?

  1950年代末,车路协同产业的雏形——一条埋入大量通信设备的高速公路在新泽西州出现,开辟者为通用汽车公司,其也成为车路协同主流路线V2X(Vehicle to X)解决方案的提出者。

  1990年代,日本将智能交通系统确立为国家项目。2006年,欧盟开启车路合作系统(CVIS)项目。2011年,中国科技部正式设立智能车路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称为863计划。

  车路协同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政府对于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积极引导,使车路协同在短期内快速积累了后发优势。

  如果谈及车路协同的国内征程,历经十多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市场变化与技术突破,而不仅仅只是车与路的单一互联。那,2022的车路协同,应有之貌是哪般?

  首先从车路协同并不统一的定义来看,2022的车路协同应该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车路协同使单车智能路线中互相孤立的车企、通讯企业及智能硬件企业形成有机统一体,再通过DSRC、5G、LTE-V等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达到孤岛信息互联,实现车况、路况、交通动态信息的实时共享。

  伴随着智能汽车研发的成熟,单车智能+网联赋能”并行发展,高级别自动驾驶逐渐融入智慧交通,催生出“路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吸引了众多自动驾驶企业入局添力。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而生产生活空间、高附加值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都市圈,交通拥堵已经不再是大城市的专利,城市内部及周边范围内的出行,愈发成为国内交通的主要形态,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成为智慧交通发展的契机。

  除了市场变化以外,2022从技术侧来看,车路协同主要核心技术较之以往有不小改变,主要包括四大关键技术:智能车载技术、智能路侧技术、通信技术、云控技术。

  智能车载:指安装在车辆终端,是拓宽驾驶员视野、增加驾驶员对行车环境和车辆运行状态的感知、加强行车安全的单元;

  智能路侧:即采集道路状况、交通状况,通过通讯网络将信息传递至指挥中心或路侧处理单元处理,通过网络传递至有信息请求的车载端;

  通信技术:指车载端与路侧端之间的通信,用于车与路信息采集、路况信息采集,以及车与车之间的通信中继;

  云控技术:即具备数据存储、计算、决策的云端技术。

  车路协同涉及的玩家类型也较为丰富,包括车企、终端服务商、科技互联网方案提供商、车联网公司、图商及定位系统提供商、通信方案供应商、云计算服务商等。

  由于车路协同产业涉及产业链条长,角色丰富,跨界融合特征突出,已形成千亿级的国内市场规模,催生出一批车联网优秀企业,甚至吸引华为、中兴、百度、中国移动等企业跨界布局。

  根据参与主体,目前车路协同产业涉及多个环节,分为芯片模组(芯片研发、通信模组)、终端设备(车载终端硬件、路测终端硬件、整车制造)、运营服务(平台运营、服务-高精地图、安全认证、边缘计算等)三个主要环节。

  2022车路协同落地为王后的百花齐放

  到了落地为王阶段,我们来看看2022车路协同项目建设,举一反三来看看市场与技术的匹配与适应情况如何?

  截至目前,全国的车路协同示范区已经超过40个,测试场景也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区域走向城市乃至高速公路。9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其中特别提出,到2025年,上海要实现大规模、多场景、高等级、多车型应用初具规模,智慧交通生态加速融合,智慧交通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8月31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表示,2023年,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将进一步推进3.0阶段建设,积极开展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方面的前沿探索,加快示范区建设管理模式在全市复制推广。

  进入到3.0阶段,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区域将由此前的经开区核心区60平方公里扩展至全市500平方公里。北京、上海两个特大型城市带头冲锋,给车路协同市场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示范区的建设及相关车路协同应用的落地,让车路协同产业的潜在市场规模逐渐显现。动辄上亿的项目订单,让不少企业获利颇丰。

  综合来看,2021年至今,仅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公布的车路协同项目中标项目就有29个,其中百度等企业多次获得上亿元项目订单。

  就以倚借地图在交通市场大展拳脚的百度为例,2021年9月,百度成功中标沧州经济开发区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智能化产业示范项目,项目总金额为1.7元。该项目聚焦沧州经济开发区的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平台建设等业务。

  项目建成后,车路协同设施将覆盖沧州经济开发区路段东至经十二街、西至永乐大道、北至维明路、南至兴业路等范围,共计84公里道路。

  江南水乡的嘉兴,2022年积极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通过对道路基础设施、汽车终端设施的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和可视化改造,实现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乘用车等相关车辆的智能网联与信息联网互通,基于5G技术构建“公交专线+景区游览+景区安全巡逻”的无人驾驶区域性应用,打造长三角首个“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区域性无人驾驶应用”的“未来出行”示范场景。

  有三大建设成效:一是聚焦智慧道路建设,开辟无人驾驶专线。在城市道路、重点游线、主要交叉口等路段部署高清智能相机、微波雷达、雷视一体机等多种感知设备,构建道路多维感知体系,实现全域重点区域视频全覆盖、复杂交叉口交通参与者位置精准感知、危险路段交通事件实时感知、重要路段通行车辆全息感知等;

  二是聚焦网联汽车改造,开启全新出行体验。采购4辆无人驾驶公交车、2辆无人驾驶景区观光游览车、2辆景区无人驾驶安全巡逻车,并对100辆传统汽车(公交车)和新采购车辆进行网联化试点改造,为车辆监控、安全预警、公交优先等应用提供信息支持;

  三是聚焦多元系统建设,夯实应用技术底座。建设车路协同云控基础平台,利用车联网、V2X、AI等新兴技术,通过交通神经元、交通感知网络,构建面向车路协同监管服务的应用支撑系统;建设网联营运车辆车路协同应用,提升营运车辆安全效率,包含智能网联主动安全预警、网联车辆实时监管、车路协同用户管理等,让群众切身体验到未来出行的便捷和智能,进一步提升幸福感。

  今年5月,在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打造一个集政策创新、标准引领、数据完善、安全可靠、场景完善、业态丰富的车联网样板工程,探索车联网产业发展的中国方案。

  道路周边已加装了边缘计算、激光雷达等路测设备,一期工程共有60个全息感知路口完成了车联网功能改造和核心系统能力提升,实现了华为、大唐、星云、海康等6家企业的200余套智能车路终端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了我国第一个将C-V2X开放场地互联互通规模化部署。

  同时,西青境内中北镇研发区、学府应用区、赛达产服区的320余车路协同路口设计筹建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中。

  目前,天津先导区已完成整体规划设计,并于今年初正式启动408个全息感知重点路口的车路协同环境建设,预计今年底将完成这408个路口的覆盖建设。同时,中汽中心联合国内外资源参与推动车联网领域行业标准研究验证与制定共26项。

  同时支持构建虚拟—封闭——仿真三级测试体系,构建覆盖24个大型城市、道路里程1000余万公里的虚拟场景数据库,实现15家车企终端接入国家级车联网网络信任支撑平台,联合20余家信息通信、互联网、零部件头部企业构建车路协同多终端互联互通验证环境,加速攻克车联网跨行业协同合作等前瞻性共性技术问题,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经验。

  下一步,天津先导区将依托汽车、通信、交通等多方资源优势,聚焦提升先导区基础数据服务平台支撑能力、升级跨行业标准验证体系等五大任务,持续探索车联网落地应用,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此,我们可以展望未来,到2030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10.6万亿元。随着车端、路端、云端智能布局持续完善,C端需求将被逐渐释放,同时伴随着自动驾驶市场机制的形成,产业链愈加成熟,智慧交通市场未来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结束语

  虽然是旧光景,2022车路协同还是新色不断。不过,对于车路协同投资费用与建设周期的现实问题,很多地方政府在建设中很难做到并行发展。为此,是车优先建设还是路侧,这是个问题。

  不过从整体来看,车与路好比智能手机与运营商,在互联问题已经布局大体完善的情况下,只有将智能汽车的覆盖面扩大,车路协同才是正途,也将加速落地。

  总之,2022的车路协同,分外精彩!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CPS中安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PS中安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分享到:
本文导航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品牌推荐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755-23947175

客服QQ:1144734650

寻求报道:yl.zeng@cps.com.cn

投稿联系:tougao@cps.com.cn

关注我们

WeChat ID: cpscomcn

手机中安网

m.cps.com.cn

备案号:粤ICP备09063021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00259       客服热线:0755-88309108  
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1522号      深圳市中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9- 中安网 CP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