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发展与环保:鱼和熊掌兼得
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低碳发展之路

2014-03-25 09:43:23 来源:CPS中安网 作者:阎镜予、范晓琳 责任编辑: sillyna 收藏本文
摘要:CSST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低碳体系与示范区工业、农业、服务业及整个示范区紧密相连,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示范区坚持走低碳发展之路将有助于带动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控制环境恶化、缓解生态压力、提高示范区的创新能力、为示范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劲的后发优势。
 

    【CPS中安网 cps.com.cn】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为追求经济发展,引入了许多高能耗、重污染项目,污染治理成本高、治污设施建设滞后、排污规划能力不足、管理者监管缺位等因素,造成了不可逆的生态破坏。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制约了园区原有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威胁着当地人口的居住环境。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作为智慧低碳城市综合运营商,CSST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经济、生态共存发展模式,独辟蹊径地提出在5-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设“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以低碳、生态的理念全过程指导示范区的建设、贯穿示范区整个生命周期,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升示范区内涵和促进示范区可持续发展。

  1. CSST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低碳体系构成

  CSST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的低碳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在示范区的方方面面。从示范区及示范区所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出发,着重在产业、能源、交通、建筑、环保、消费等6个方面构建完整的低碳体系。

  1) 低碳产业

  促进和引导低碳生产方式的形成。一方面对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例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后产能等;另一方面是约束、引导和促进生产和服务部门的碳排放绩效,尤其是工业的节能减排,实现以同样或更低的能耗和碳排放,创造更多的产业和服务的附加值。

  2) 低碳能源

  调整能源结构,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以增大清洁能源在示范区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同时着重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发展热泵技术、煤的清洁燃烧技术。注重复合型分布式能源联供系统的建设,构建多源互补的清洁能源联供系统,实现能源高效梯级利用,提高生态示范区能源自给率,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3) 低碳建筑

  低碳示范区离不开低碳建筑,严格按照《节约能源法》和《建筑节能条例》要求,一方面广泛应用节能新技术和新材料,实现建筑节能,如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等;另一方面应推广使用水循环利用模式,促进建筑节水。

  4) 低碳交通

  实现交通低碳化的核心是构建由城市公交系统和步行、自行车系统组成的绿色交通系统,促进居民绿色出行方式的形成,以TOD开发模式为主导,建立公交主导的城市交通系统;以步行、自行车系统为主导,促进居民绿色出行,同时,提倡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减少对燃油汽车的依赖。

  5) 低碳环保

  通过污水处理厂、建筑小区中水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布局,因地制宜以合适的技术处理示范区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减少示范区的碳输出,实现零碳或低碳排放。另外,在碳输出环节还应坚持以“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为目标,积极使用循环利用技术,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进一步实现环保低碳化。

  6) 低碳消费

  营造低碳生活方式:通过宣传引导公众从身边事做起,节约办公、综合利用废物、绿色消费,开展倡导绿色出行活动,提高居民的环境素养,提升示范区的环境品质,塑造低碳生活方式。

   2. 低碳体系与示范区各要素有机结合

  CSST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并不是简单的、功能单一的产业园,而是按照“两型引领、三产并进、四化同步”的政策导向,产业先行,工业、农业、服务业齐驱并进,以产业的发展带动示范区的发展,实现从“地产先行、人为造城”向“产业先行、产城融合”的转变。园区不是单纯的产业聚集和简单的生活配套,而是包含城市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商业金融配套、教育培训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和收入保障,随着人才的聚集,相应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也将成为区域的自然发展结果。

  因此,示范区低碳体系产业、能源、建筑、交通、环保、消费6个子部分应该根据具体地区情况以一个完整的系统切实地全面规划和考虑,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渗透。同时,低碳体系与示范区各个主要要素之间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形成完整的逻辑联系,如图2所示:

  2.1 工业节能、绿色制造促进低碳发展,低碳产业完善工业产业结构

  工业低碳化是整个园区建立低碳化发展体系的核心内容,着力发展节能工业、重视绿色制造、鼓励循环经济。通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传统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减少其碳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企业和环节之间物质和能量尽可能进行循环、多级利用,以求做到污染“零排放”。因地制宜地使用低碳技术促进工业绿色制造及工业节能,降低工业单位产出能耗。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二氧化碳获捕和埋存、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等。

  另一方面,在园区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过程中,一是对新上项目提高“高碳”产业的准入门槛,以免日后产生长久的不利影响。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微笑曲线,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碳节能技术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经济大发展的新引擎,如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低碳产业作为一个长期性的资产投资项目,是实现经济跨域式发展和改善经济结构的引擎,为园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持久性动力。

  2.2 农业与低碳良性互动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实施农业低碳化是示范区低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施农业低碳化中主要强调植树造林、灌溉节水技术、有机农业、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方面。

  1)植树造林促进农林业碳汇的增长是农业低碳化最简易、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是营造生物质能源林,为示范区增加大量绿地碳汇,改善生态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估算的中国土壤碳储量为826.5×108tc,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结果估算的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为924.2×108tc。

  2)灌溉节水技术的运用。灌溉节水技术的运用可提高灌溉效率,影响作物生长机理、田间灌溉微环境。有研究认为,滴灌能很好地保持土壤疏松状态,改善土壤通气性,喷灌可节约灌溉水25% 以上。

  3)发展有机农业,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发展中的碳含量。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解决传统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严重的土壤侵蚀和土地质量下降,农药和化肥大量使用给环境造成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等等;还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同时由于有机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其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就业率。另外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更多地向社会提供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满足人们的需要。

  4)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示范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利用提供原料。农业废弃物包括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等。树木、秸秆等均可作为焚烧发电、气化发电的原料,产生电和热,同时锅炉飞灰和灰渣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钾、镁、磷和钙,可用作高效农业肥料。禽畜粪便、菜叶等有机物质是厌氧发酵产沼气发电的优质原料,将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进入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生活燃料和发电,沼渣可作为有机肥在农田中施用,实现秸秆还田。

  5)原生态农业还能为城镇提供休闲观光资源,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等多种功能。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作物的减碳、固碳能力。如云南的红河哈尼梯田集中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景色和各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成为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习、品的新兴旅游生态景观。

  示范区整个生态体系与农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良性互动。生态体系的构建也使整个示范区具备“变废为宝”的功能,如雨水、小区生活污水经适当处理能回用于农田作为灌溉用水,促进农业节水,以2万亩的农田灌溉为计,农田利用中水,每年可减少500万立方米地下水开采,回灌补水1500万立方米;部分工业废物亦能化害为利,用来改良土壤、制作肥料,如粉煤灰在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减少土壤容量,改良土壤结构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探索作用。除此之外,示范区低碳体系亦可反过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如太阳能、沼气等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2.3 服务业与低碳相互促进

  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走低碳化的道路,低碳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带动作用,使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的关联性逐步增强,从而推进国民经济产业协作与和谐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来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型低碳服务业。吕实等人认为应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支撑,1)通过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及现代农业物流业和农村电子商务,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2)加强全生态产业链上研发、采购、储存、运营、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生产性服务的低碳化;3)加快服务业各行业内部间的融合,进而提升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

  在示范区积极发展低碳服务业也将反过来完善示范区服务业的形态,促进示范区服务业发展。王文军等学者指出广义的低碳科技服务业是指促进低碳研究开发以及科研产业应用所需要的服务性机构和服务性活动的总和,它涉及科技资源的投入、科技产出以及中间过程,其实质是通过各种活动促进低碳技术开发,改造现有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降低生产过程的排放,生产低碳产品,促使低碳市场形成与扩大,为低碳科技的发展服务。低碳科技服务业分为实体产业和虚拟产业,实体产业服务业存在于技术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典型代表是科技企业孵化器、低碳科技示范区和低碳金融服务业等,虚拟产业服务业依靠知识和信息资源设计一系列活动,提供信息、咨询、预测、培训和管理服务,如能源合同管理、碳资产管理服务(碳审计、认证、碳会计、碳交易)等。实体产业和虚拟产业都是低碳科技服务业的一部分, 服务内容交叉渗透, 互为条件, 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4示范区与低碳充分渗透融合

  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建筑、低碳环保及低碳消费系统将构成一个完整的示范区低碳体系,充分渗透到示范区的每一个领域及角落,使得整个示范区全面采取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具有低排放、高能效、高附加值的属性。低碳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提升示范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示范区低碳化亦将有力地提升示范区内涵,为示范区后期发展提供强有劲的后发力,促进示范区可持续发展。

   3. CSST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低碳体系实践—浏阳柏加示范区案例

  浏阳柏加镇地处长沙、株洲、浏阳三县市交界位置,属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的辐射区,距黄花国际机场14公里,距京珠高速13公里,交通非常便利。柏加花木产业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年交易金额达30亿元,花木总存量超300亿,是“全国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同时拥有“百里花木走廊、万顷苗木基地”。柏加有着独天得厚的生态环境,浏阳河、仙人湖大型天然水库、下沱湖水系水网交织,成片山林,绿意盎然。同时作为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核心示范区,柏加镇一直在探索其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结合其现状及特点,CSST柏加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其规划定位为—“离红尘不远、距自然很近”的“花木世外桃源”,规划总面积9.1平方公里。同时在示范区的规划中拥有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因地制宜的低碳体系。具体如下:

  1) 低碳产业 产业发展是CSST模式的拳头,倡导“产业先行、以产带城”,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构建“微笑曲线”产业结构。

  在工业方面,以院士级核心项目推动、关键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联动的发展模式,重点培育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碳节能技术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经济大发展的新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高达80%。在柏加的概念规划中,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逆变器项目、生物质导电炭防治城市电磁污染项目、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作为首批项目入驻产业园。
 

  CSST模式的一大建设特点是要求用地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农业用地,发展农业。一方面注重当地山水格局,夯实碳汇基础,实现“零碳、自然、生态”的技术示范区,规划中示范区绿地覆盖率达60%以上,“500米见绿率”达到100%。另一方面,在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利用智慧和低碳的手段去提升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为示范区及周边提供安全食品。此外,利用现代服务业的理念去运营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休闲好去处 。

  2) 低碳能源 充分利用园区内大量的农业秸秆生物质能以及柏加地区丰富的农林废弃物,打造复合型分布式能源联供系统(生物质能源+吸收式多源热泵[地源/水源/空气源]

  +建筑屋面和路面的太阳能+常规电能),构建多源互补的清洁能源联供系统,实现能源高效梯级利用,提高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可再生能源利用率≥15%,能源利用效率>80 %。

  3) 低碳建筑 在柏加示范区内,所有新建建筑均为绿色建筑,达到节能率60%,节水率30%,可循环材料率8%。根据CSST低碳建筑技术框架图,将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一直倡导低碳理念,并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在不同阶段不同区域由不同的低碳方法或技术所贯穿,实现全体系的低碳建筑。同时推广智能楼宇在园区新建建筑物内的使用,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提供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的建筑环境,包括智慧访客接待系统、楼宇IBMS系统、建筑环境与能源管理系统、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等。

  4) 低碳交通 在示范区中,交通为复合“环状+网状”结构,建设“三道”,即“旅游观光百花大道”+“生态慢行绿道”+“山林步行道”。提倡新能源的使用,以新能源汽车、自行车和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打造5分钟步行圈,减少示范区对燃油汽车的依赖,实现区内新能源汽车比例100%,绿色出行率100%,公共交通距离≤500米。

  5) 水资源循环利用 在园区内建立广泛的雨水回收和污水回用系统,实施污水集中再生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园区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在雨水收集方面,利用屋面和屋顶花园有效减轻雨水流失量并改善园区生态环境;设计地面雨水截污系统并改造硬化地面增强雨水的就地入渗比例。对园区内生活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并将雨水和污水的循环利用结合起来考虑,经过处理后的雨水和污水有4种用途:①用于园区绿地浇灌、道路洒水、汽车冲洗;②用于污水源热泵水源,可以为园区的居民以及公共建筑提供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和洗澡用热水;③用于居民冲厕用水;④可用于园区农业灌溉用水。

  CSST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低碳体系与示范区工业、农业、服务业及整个示范区紧密相连,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示范区坚持走低碳发展之路将有助于带动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控制环境恶化、缓解生态压力、提高示范区的创新能力、为示范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劲的后发优势。

  【作者单位:CSST】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CPS中安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PS中安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关键词智慧低碳产城融合
分享到:
本文导航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cps-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品牌推荐

排行榜

24小时 本周 本月
论坛热点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