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大模型来了,“AI大模型+摄像机”要爆发了吗?
【CPS中安网 cps.com.cn】
AI大模型在安防摄像头领域,慢慢落地开花了。
据了解,目前头部厂商都已经为安防场景打造了专属的行业大模型,诸如海康的观澜大模型、大华星汉大模型、宇视梧桐大模型、安克(Eufy)本地AI Agent大模型等。
从当初探讨的AI大模型在安防领域的落地机遇和挑战,到如今大厂们纷纷在监控设备上深度绑定AI大模型,从而实现了从感知预测到思考和主动防御的关键阶段。
智能化监控设备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是必然趋势,只是相对于大模型对算力和成本的要求很高,安防摄像头到底需要的是大模型还是小模型,业内也有不同声音。
一、开源AI大模型到来
今年以来,AI大模型、4G、低功耗、毫米波雷达等技术的陆续引入和融合,使大模型在安防领域的落地应用多了更多可能性。
同时,当前不少开源大模型的视频监控系统也在业内流传。
原理在于,通过AI增强架构将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大语音模型无缝集成到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中,可以提供精确物体识别与跟踪、深度场景理解与上下文分析、智能告警分析与误报过滤、自然语言告警解释与建议。
其中,视觉大模型(V系列)以视觉为核心,赋予了机器精准感知与洞察的能力;多模态大模型(M系列)则通过图文融合技术,实现了图文互搜和视觉解析,同时具备 V系列全能力;语言大模型(L系列)以语言为核心,具备用户界面的文本交互能力。
据了解,目前这种开源AI大模型系统支持多种大模型的集成和本地部署,诸如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大语言模型、GPT-3.5/4/4V/4o等。
在这种趋势下,“AI大模型+摄像机”的组合,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二、大模型还是小模型?
对于大模型在安防系统上的应用,有业内人士剖析,因大模型对算力的要求很高,大部分监控设备其实是在NVR上跑一个多模型大模型。
据了解,如果说大模型是“大脑”,那么算力就是“心脏”。真正的大模型对算力要求很高,起码100T算力起步。
但在监控摄像机上,直接跑大模型成本太高,效率太慢。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监控摄像机一般是大小模型结合,小模型过滤数据,再传给大模型,然后大模型训练完再下发给小模型,不仅提升算法精度,也降低了训练成本。”
尤记今年初,有业内人士预测,“融合大模型的监控产品将在Q2/Q3上线,作为一个边缘计算的设备存在,配合端侧的摄像头,实现一个更为智能的主动报警产品。”
当下,不少融合大模型的产品已经出来了,海康的文搜存储系列/球机系列/AI融合巡检超脑、大华的双枪系列/超能MAX8000-XPRO系列、宇视的梧桐交通抓拍系列/NVS-S300-I2系列等。
据了解,伴随着大模型技术下沉至中小企业场景,不少用到的就是端侧大模型,其实就是小模型,将之前的AI摄像头接入一些大模型的能力,从而更加智能化。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权威预测,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7000亿元大关,而行业大模型将继续成为该年度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热点。在这场技术浪潮中,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领域正成为AI技术落地的前沿阵地。
在技术变革的推动下,不论大模型也好,小模型也好,在安防领域的落地也正在成为现实。同时,伴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迭代,期待更多AI大模型在细分应用场景深耕破土。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CPS中安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PS中安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