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成像业务崛起,部分安企开始重点布局?
【CPS中安网 cps.com.cn】
提及红外热成像这一技术,业内人士都知道,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覆盖多个行业,其中就包括安防、消防、救援、消费电子、工业检测等等。
其中就安防行业来说,由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具备全天候监控、隐蔽性和精准预警能力等各种技艺,其逐渐成为现代安防体系中核心技术之一。如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在大雾、夜间或光线不足的环境中提供清晰的图像,弥补可见光的不足;红外热成像仪监控范围可覆盖几公里,可满足边境、机场车站大范围周界监控的需要;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智能识别目标,减少误报率,无漏报并及时联动其它系统准确告警等等。从这一角度来看,红外热成像技术与安防行业的关系密不可分。
据公开资料显示,当下安防行业内有众多知名企业其主营业务为红外热成像业务,或者部分企业即将开辟这一业务赛道,例如海康威视旗下公司海康微影、睿创微纳、高德红外、大立科技、国科天成等等,一片兴兴向荣的景象。然而近几年,行业面临极大的挑战,该业务赛道一时较为低迷,行业企业经营表现如何,红外热成像监控未来发展如何,看如下介绍!
业内企业表现
2025年1月,业内不少部分涉及安防业务的企业发布了2024年全年企业的业绩报预告。其中就包括了部分涉及红外热成像业务的企业。
例如高德红外,2025年1月22日晚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亏损3.5亿元—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6769.83万元。
大立科技1月27日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全年扣除后营业收入2.6亿元至3.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67%至27.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3.36亿元至3.96亿元。
睿创微纳、国科天成等企业截止目前为止暂未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其中睿创微纳2024年10月披露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18.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3亿元,同比增长24.94%。国科天成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44亿元,同比增长46.23%;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41.85%。
值得注意的是,海康威视旗下公司海康微影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2.85亿元。单就营收来看,就远远超越了市场多名知名竞争对手,而且成立时间比竞争对手晚了10年以上。作为行业后进入者,迅速能成为行业第1,海康还是有几把刷子的。不出意外的话,2024年年度营收,海康微影依旧保持领先的位置,感兴趣的安防同仁可着重留意。
从这些企业的近期的表现来看,企业经营盈利能力下滑明显。这很大程度跟国内外经济环境、行业景气度等因素有关。然而,近期全球各种不安全事件频发,社会戾气加重,市场对安全防护设备的需求有望迎来增长,红外热成像这一赛道有望获利。
红外热成像监控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红外成像行业的准入技术门槛较高,所以在没有绝对实力基本很难在日益迭代更新的市场生存下来,不是被淘汰就是被合并。特别是在高端安防领域,鉴于市场需求千变万化,当下红外热成像技术也是正朝着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
为了能够在众多安防监控类别中脱颖而出,现市场多数企业也是不断的加大研发投入,以求把红外热成像监控向智能化、融合化、普惠化等方向发展。
其中,在智能化方面,伴随着AI的持续融入不仅提高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精确度和效率,而且使得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应对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场景。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AI在红外热成像技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融合方面,由于各种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多变性,传统单一的红外热成像监控产品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多元化、多功能化等产品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与物联网(IoT)系统整合、多光谱传感器融合、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VR)结合等等,继而建立一个多模态感知系统的立体安防网络。
普惠方面,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消费持续降级,市场更加追求性价比。同时由于国内国产化替代加速以及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全民安防的时代正在快速走来。
总的来说,红外热成像安防监控正从“专业高端设备”向“智能普惠工具”加速演进。未来,其发展将围绕场景深挖、技术融合、生态共建展开。另外,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红外热成像技术将继续推动安防领域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安全和便利。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CPS中安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PS中安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