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驱动轨道交通数字化发展
【CPS中安网 cps.com.cn】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蓬勃发展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地铁运营总里程居世界第一。
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适度超前布局新型轨道交通制式。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持续加快。其中轨道交通是数字化转型最活跃、最具成效的领域之一。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轨道交通的深度融合,为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带来新机遇,让如火如荼的轨道交通建设更加如虎添翼。
轨道交通数字化势不可挡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2035年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率达到90%。
轨道交通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轨道交通也是近年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最成功的领域之一。
轨道交通系统不但技术复杂,覆盖的领域也很广,涉及多个产业并为这些产业带来巨大商机,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智能交通、安防、无人机和安检排爆等行业和企业。
轨道交通的运行和维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过去,运维基本都靠人工,不但效率低下,安全生产也难以有效保障。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轨道交通运维进行数智化改造,成为必然趋势。
在“数字中国”战略的驱动下,轨道交通搭上数字化转型的快车。
轨道交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市场,因此数字化转型的场景十分丰富。近年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加快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从而降本增效,实现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以深圳为例,2020 年,深圳地铁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之旅。为积极融入深圳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建设,落实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发展要求,深铁集团自2020年开始,先后编制完成《数字化转型规划》《中长期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等系列顶层指导方案以及配套科技管理制度。
《数字化转型规划》明确了深铁集团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行动路线,制定了5大类105项数字化转型任务。计划到2035年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而助力深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深圳地铁运营以智慧运维为突破点,全面启动智慧地铁建设,基于5G技术建设统一的无线传输通道,利用云与大数据技术实现统一存储、统一分析,应用AI、大数据、云计算、BIM、CIM、图像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聚焦运营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实现深圳地铁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目标。
据报道,深铁集团已完成所辖15条既有地铁线路,包括346座车站、360段区间、4座枢纽、25座场段、21座主变电所在内共计756个BIM(建筑信息模型)模型创建工作,成为国内首家全市域地铁运营线路BIM化的轨道交通企业。
深铁集团持续投入,全域加速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建筑机器人、互联网、人工智能、5G、BIM/CIM等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业务深度融合,全面拓展智慧建设、智慧运维、智慧车站、智慧安防、智慧行车、智慧应急等场景应用,数字化转型取得丰硕成果。
轨道交通数字化前景广阔
轨道交通数字化涵盖人工智能(AI)、物联网技术(IOT)、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孪生(Digital Twin)等技术,贯穿于轨道设施、轨道运输、轨道运营管理、轨道出行等各个环节。
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优化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同时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便捷,比如“无感支付,一脸通行”,许多城市的地铁基本都实现了支付宝APP、云闪付APP扫码过闸。扫码出行已成为主流,大大提高了乘客乘坐地铁的方便度和出行体验。
轨道交通数字化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十分诱人。以地铁隧道巡检为例,现在一些国家比如新加坡,已经实现了无人机系统代替人工巡检,既提高了巡检效率,也保障了安全生产。
轨道交通数字化应用场景多达几十个,这些场景都将为包括安防、智能交通和无人机等在内的行业企业,带来不小的商机,值得企业重视。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CPS中安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PS中安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