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苹果/谷歌/三星如何布局智能传感器市场?
【CPS中安网 cps.com.cn】
Inc 最近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当前的智能传感器市场大约是6500万台,这包括Nest 在内的有温度、湿度等功能的传感器。而到2019年,也就是6年后,WinterGreen 公司预测这一数字会暴增到2.8万亿台,而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公司则预测到2018年智能传感器设备销售收入能达到690亿美元,平均每年约10%的增长。
智能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手机、安防电子、医疗电子、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电子标签等领域,动脉网编译了《MEMS journal》发布的关于智能传感器市场的一份调研报告中的精华部分,为大家呈现苹果、三星、谷歌等巨头在智能传感器市场的布局。
在可穿戴设备与智能家居领域怎么样了?
在可穿戴领域,苹果公司引入了苹果手表,而如今它要面对更多企业的竞争,这些企业包括:三星、谷歌、微软、LG、索尼、Fitbit与Jawbone; 三星、谷歌与微软公司也都建立了各自的健康/可穿戴设备软件平台。
可穿戴设备所采用的比较常见的生物识别传感器包括:
心率、皮肤电反应、生物阻抗以及皮肤温度传感器;绝大多数可穿戴设备都有基本的运动传感器,而智能手表安装有麦克风以及其他用户界面传感器。
在所有主要生产商的产品中,微软智能手环的感应器数量最多,尽管没有打电话的功能,但安装有GPS导航系统,因而独立追踪器功能使得微软手环功能更加强大。
三星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耳机、虚拟现实眼镜,而谷歌也推出了智能手表,两者都安装有基本的生物与运动传感器。
小米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环,尽管该手环只有一些基本功能,但其低廉的价格与电池寿命长两大优点使其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在智能家居领域,三星与谷歌也都建立可与苹果HomeKit对抗的平台。小米凭借其智能家居硬件设施及平台优势进入智能家居领域。
在平台辅助设备方面,常见的智能家居传感器包括:
感应开关、超声波、开/关、温度/湿度、背景光线以及声音传感器;而WiFi等通信系统在连接设备与驱动现场感应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007年苹果引入了三种传感器,而在2014年市场上的所有手机中,三星盖世拥有数量超过10多种传感器,是市场上手机厂商中拥有传感器最多的公司。
苹果与三星几乎控制了整个消费性电子产品的传感器市场
消费性电子产品MEMS系统的顶级购买商(2011)(图表)
苹果与三星率先将传感器应用到消费性电子产品。苹果手机开创主流市场的先河,将指纹传感器应用到苹果5s中;在最新型电子产品中,三星首先安装了健康(脉搏)与环境(湿度、紫外线)传感器。
截止至2011年,苹果与三星在消费性电子MEMS市场中所占市值达到60%;而到了2016将预计达到67%。
苹果与三星的市场支配地位给予其购买权,在过去,他们在诸如运动传感器在内的元件价格谈判中,往往要比其他手机生产商更具主动权。
什么在推动智能传感器市场?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于移动设备功能与相互联系的需求正推动智能传感器市场。主要趋势包括:对更多智能手机及更多功能的需要、可穿戴设备发展以及物联网的出现。
技术进步: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正在促使消费性电子产品安装更多的传感器。主要发展包括:传感器尺寸与成本的降低、传感器中枢与融合的发展以及数据成本的降低。
技术挑战:为了满足市场对于智能传感器的需求需要克服一些挑战。尺寸、成本以及功耗需要进一步降低,智能性需要进一步改善,并且研发需要更趋合理化。
转向软件:传感器的大量生产以及物联网的出现正使得产业内的焦点与价值从硬件转向软件及附加值服务上,这将影响价值链动态并且迫使现在市场内的参与者调整其商业模式。
数据分析与储存:传感器所产生的大量数据向数据分析与储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数据分析方法将变得极为重要,而且传感器也需要处理更多数据,以减少必须进行传输与储存的数据数量。
隐私与安全性:隐私、安全性与隐私问题向传感器极其相关物联网市场提出了更多挑战。需要制定数据所有权及数据使用权的获得方法与标准,并且监管机构增强监管将成为常态。
消费者与智能传感器市场
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
对于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需求正持续增加
另外,现在消费者用这些设备从事各个方面(通信、娱乐、商务、健身等),并且对于其功能抱有更高的期待。
可穿戴设备
由于消费者寻求更加先进的健身、健康设备以及健康检测设备,因而可穿戴设备市场正在获得更多的动力。
设备生产商已研发出更多的新产品,其中包括许多精密的多功能设备。
物联网
物联网的兴起正使得安装有诸多传感器的设备在网络体系环境下紧密联系起来。
可穿戴设备与家庭监护(通常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作为枢纽)正成为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关键的垂直市场。
据估计,到2020年将有2500万到3500万目标对象连接到物联网上。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CPS中安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PS中安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