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防范手段可以说是人力防范手段和实物防范手段的延伸和加强,是对两者在技术上的补充。它要融入两者之中,使两者在探测、延迟、反应三个基本要素中不断地增加高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探测能力、延迟能力和反应能力,使防范手段真正起到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从目前国内校园安防应用情况来看,所用的技术系统包括视频监控、防盗报警、消防报警和门禁系统等。视频监控是校园安防使用中最普遍的系统,其分布在学校主要通道、重要场所、各建筑物出口等地方;防盗报警装置则是校园安防中最实用的组成部分,主要安装在交换机房、计算机中心和财务室等重要区域以防失窃,在校园的各个楼道内设置的火灾报警系统,则可以与消防中心联动控制,当有火灾发生时,可及时报警并启动相应的消防设备;门禁系统则对于学生及校园内相关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十分有利。但至关重要的是:学校是否真正严格管理和充分利用了这些设备?例如:监控设备是否定期进行检修,门禁系统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管理人员的出入。很多校园事件都是在发生事件之后,才发现监控设备已经损坏多时。当然,在视频监控中发现盗窃、抢劫事件之后,目前往往是通过保安人员及时赶赴现场抓捕,才能有效阻止犯罪的发生,而这个过程往往留给了犯罪人员太多逃脱的时间。因此,如何根据脸部识别等方法快速识别犯罪人员的身份,从而提高校园破案的效率和成功率,将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校园安防问题对策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要求深化校园安全防范意识,加快构建起现代化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但是目前我国校园安防系统建设的总体状况并不乐观,尽管目前一些学校已经做好了人防、物防、技防的结合,但是他们的管理体系是个问题,并且安防系统大都处于各自的控制点内,并没有真正实现与公安、教育主管部门的分级管理和安防联动。因此,笔者认为,校园安防问题主要应从技术、教育、管理三方面着手。
首先,安防技术的发展是做好校园安防的基础,例如:具有自动跟踪功能的摄像头,先进的视频压缩处理技术,指纹、人脸识别等技术的融入,将会使校园安防工作更加有效;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公安部门应该着手建立包括基本信息、指纹信息、脸部信息及不良记录等重要个人信息的公民档案数据库,使无关人员、潜在犯罪分子、逃犯和不良记录的人不能进入校园。
其次,教育是安防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个教育包含潜在施害方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潜在受害方的安全教育。所谓"防范于未然",教育就是最好的手段。
最后,管理是解决校园安全的保证。一是政府部门行使的社会管理职能;二是具体到安防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设施问题,社会不公平竞争,分配差距。如果可以安居乐业,谁愿意冒着死亡的危险去犯罪?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不可能要求每个人的意志力都坚不可摧。按照控制论的观点去犯罪,如果政府部门或相关行使社会管理权利的机构能够使社会这个控制系统处于优化的状态,至少安防问题可以处于一个满意的水平。所以,笔者认为具有社会人文属性的安防问题,站在更高角度看,应该从事件背后的根本原因着手,才能真正防范类似事件的频频发生。
以笔者之见,校园乃至我们整个国内社会的安防问题,一个最重要的现状就是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技术水平。因此,教育和管理手段往往胜于技术防范手段。如果教育和管理水平不当,人员贪污腐败,这样就是有再好的安防技术、再好的经济状况,人们也不可能安居乐业。同样管理不了学校的治安,保护不好学生的安全,降低不了犯罪的概率。如果把社会比做一台精密复杂的机器,每个人就是这台机器其中的一个零件,或者有用、或者无用,或者重要、或者次要,或者坚固、或者脆弱。而管理人员就是这台复杂机器的操作者,他可能使机器运转成良好的状态,也可能毁掉这台机器。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