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交纵火案:城市公共交通安防系统待提升
【CPS中安网 cps.com.cn】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何伟曾撰文称,2000年,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资金投入比例为整个通信系统的1O%左右,到了2010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为整个通信系统的50%左右。
截至7月7日下午四点,杭州“7·5公交纵火案”共有29人住院治疗,其中15人病情危重,无死亡病例。据杭州警方通报,此事系人为纵火事件。
事情发生在7月5日下午5点03分,杭州东坡路与庆春路交叉口,一辆车牌号码为浙A3A853的7路公交车起火燃烧,当时车上有乘客80余人。
根据已公布的车内监控,事发时,一名坐在公交车中部、靠近后门位置的男子从座位下面拿出背包,将不明物体倒在地上,仅两三秒后,男子站起用火点燃,火苗迅速变为熊熊大火,蔓延到整个车厢。随后,车厢里满是尖叫与哭喊,乘客在混乱之中拼命逃生。
警方称,犯罪嫌疑人已被锁定,但身份信息及纵火动机仍不明。7月7日,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公开了公交车纵火事件犯罪嫌疑人照片,并向社会公开征集嫌疑人身份核查线索。
警方称山东火车站发现了嫌疑人的疑似“身影”,已将追查目光聚焦在山东,但最终确定嫌疑人身份仍需要时间。
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汪劲浩在发布会上介绍,警方在现场勘查中发现该男子随身携带的双肩包内装有一个白色10升的塑料桶。通过对此白色塑料桶残留的可疑液体和现场被烧车辆地板上的燃烧残留物进行化学物质检测,发现可疑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近似于“香蕉水”、“松香水”。
警方称,嫌疑人全身95%面积烧伤,已做切管手术,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针对此类事件,公共安全专家建议,应当加强城市交通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并且举办培训、演习等活动,增强市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纵火事件现场回放
由于事发地点位于繁华的商业区,不少市民目击到了公交车燃烧的情况。
7日下午,在志鸿超市打工的余冠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时我正在冰箱里加水,看到整辆车都起了烟,烟很大,根本看不到火,然后就听见爆炸声,应该是里面燃烧导致的。”
老庙黄金珠宝店的保安陈慎豪是最早一批进行救援的人。据他回忆,当时车里的都是很黑的头,眼睛血红,“我砸后面的装饰板,第一下哗啦哗啦就全下来了,但第二下我就砸不开,然后跑到另一边去,一砸浓烟就扑出来。”
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救援之中。“衣之家”的保安将水龙头接到附近的消防栓上,私家车司机也纷纷拿出灭火器,离事发地点只有几步之遥的报刊亭负责人张梅香也拎了水桶去救。
张梅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时)前后两个门都打开了,后门先下来的,下来的人身上都是火。”
在救护车还未赶到之时,许多出租车、私家车在第一时间将伤者送到了医院。
陈慎豪告诉记者:“政府应该进行市民安全意识培训,这样人人都有个防范。”
他说,当时如果有人一下子把后门拉开,受伤情况肯定不会那么严重。
余冠贤也认为,应该增加一个逃生出口,“通风口其实很难起到作用,安全锤的话取它太麻烦了,尤其是人挤人的时候。”
一些杭州市民认为,平时政府还是应该发一些宣传册,在公交车里贴上海报和广告,也可适当考虑类似地铁采取一些安检措施,“但因为公交车站是开放的,安检做起来比地铁要困难得多。”
事发后,杭州公交集团对8600多辆公交车进行了突击检查。地铁1号线也从6日起加强对所有液体的检查。
杭州公交集团称,7月5日当晚,集团组织各修理分公司的千余名管理人员和修理工,对8600余辆公交车,进行了地毯式的突击安全检查。
此外杭州公交集团从6日起已组织集团、各营运分公司、车队三级管理人员,赴各停车场,对司机携带安全锤情况进行全员检查,同时对每位司机在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技能进行一次再教育再宣传,要求“必须随身携带安全锤”。
杭州轨道交通也加强了安保力度。负责杭州地铁1号线运营的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根据最新的安全防范形势,地铁1号线加强了车站安全巡逻力度,地铁保安在车站内“持械巡逻”。
此外还加强了安检环节的液体检查,所有液体均要求进行复检,一旦发现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立即移交地铁公安处理。相关负责人称,杭州地铁1号线自3月5日全面启动安检工作以来,除了常规的安检机,也在各站配备了液体检测仪。
公共交通安防系统现状
杭州以外,其他城市公交系统安防状况如何?
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宋传平教授曾撰文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手段相对落后,交通运行状态监控设备少、科技含量较低,缺乏交通组织、控制与交通渠化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相对于公交系统,轨道交通遭受人为因素破坏的危害或许更大。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王巧林、何伟等人曾撰文称,城市轨道交通大多是建于地下的密闭通道网络,疏散和通风系统相对比较薄弱,人流非常巨大,很容易发生灾难。
据江苏警官学院副教授闵剑统计,近十年来,遭受恐怖袭击的所有目标中,轨道交通占到了近 1/3,因袭击造成的人员死亡总数,轨道交通占到了近一半。
根据王巧林、何伟等人的分类,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可分为:传统系统和非传统系统;其中传统系统部分包括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和电子巡查系统等;非传统系统部分主要包括智能图像分析系统、危险品检测系统、有毒气体探测系统、易燃物探测系统等。
轨道交通安防系统投入逐年增大。何伟撰文称,2000年,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资金投入比例为整个通信系统的1O%左右,到了2010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为整个通信系统的50%左右。“在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项目中,用于安全防范系统的投资都在千万元以上,有的已超过了五千万元。”
根据王巧林、何伟等人的论文,以上海为例,上海轨道交通安防系统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993年-1998年,在上海轨道交通开始建设时,上海1号线和2号线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为列车运营服务,并没有纳入到安全防范体系中。
1999年-2003年,处于列车运营管理和公安治安管理各自为政的阶段。从上海3号线开始采用国产化的设备建设轨道交通,建设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视频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一部分,在3号线、5号线和1号线北延伸段同步建设了运营部门和公安部门使用的各自独立的视频监控系统,同时建设了2号线公安部门使用的视频监控系统。
2004年到2007年实现了图像资源共享,并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使得运营管理和公安管理部门能够各取所需。
王巧林、何伟等人称,从2007年开始,上海对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安防系统结构统一设计,分步实施,即在线路上既有车站的安全防范系统,也有线路控制中心;既在换乘站设置控制相邻线的统一车控室,也在七个派出所配置管辖车站的公安分控中心;既有上层网的总控制中心(COCC),也有公安指挥中心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既有纵向控制,又有横向控制的安全防范体系,同时还实现与报警、门禁等其他系统的图像联动。
“上海轨道交通安防系统正在向着探测技术立体化、视频信号高清化、系统设备集成化、传输系统网络化、系统控制和管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文章称。
不过闵剑在文章中也坦言,南京、广州、北京等各大城市地铁中的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站内、地铁列车运行的实时监控,其作用仅仅局限于事后的取证,不能做到事前的有效防范。“因此,必须配备相应的应急响应力量,做到实时监控和应急响应的联动,发挥视频监控系统的整体效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如何提高公共交通安全应急水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交系统都配备安检比较有难度,但司机和售票人员应该办培训班。“公共交通应该编写对付突发事件的切实可行的小手册,哪怕是很简单的东西。”他说。
杭州公交集团称,下属各营运分公司,近期将继续开展以“防燃防爆保平安”为主题的各类应急演练,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司机的应急处置意识和水平。
杭州公交集团安保部已制定计划,准备花6个月左右的时间,对全体司机进行一次脱产轮岗安全知识培训,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和要领,进一步掌握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联系杭州移动电视频道,在公交车载移动电视上滚动播放应急处置宣传片。
王大伟还认为,公交车硬件可以设计成一旦车遇到爆炸火灾,通过技术处理可以在操作上使公交车的门自动迅速打开。
我国已于2006年1月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颁布实施了多项专项预案和省市级应急预案。
宋传平认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灾害频发的大国,救灾法律体系和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健全仍然需要大力完善,要建立长效的城市公共交通应急保障机制。
“公共交通安全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应建立长效的应急机制,明确好各级的职责,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快速及时地行动。”他撰文称。
闵剑也认为应该制定科学的应急处置预案。“预案的内容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的分工、人员的配备、处置原则、处置方法、设备设施及后勤的保障。加强预案的演练,通过经常的演练,加强政府各部门、公安机关以及地铁运营企业的协调一致,能按照预案程序进入危机处理状态,在发生危机的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快的反应。”他撰文称。
以上海为例,复旦大学杨晓东撰文称,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应急处置架构在宏观层面, 上海轨道交通安全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负责, 必要时, 有关轨道交通安全的信息上报可以提高一个规格, 直接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掌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
而在微观层面, 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申通地铁集团公司统一领导; 申通地铁集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决定和部署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日常事务由运营管理部和安全生产办公室承担。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cps-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