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人上中安网!

关注我们  

安防网 >> 资讯频道 >> 市场分析

如何让智能监控“叫好又叫座”?

2010-11-16 16:46:20 来源:CPS中安网 作者:王华安 责任编辑: xiaolan 收藏本文
  有些厂商在嵌入智能模块的时候,会选择前端摄像机叠加,也有会选择编解码器、DVS、NVR等中端控制传输设备来实现,甚至还有在后端管理平台中叠加智能模块加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智能化。总之,不同的嵌入模式,代表了智能化产品的丰富性和成熟性。朗驰欣创于2009年,首次将智能算法做到海思3511芯片中,实现智能与编码融合,方便管理和使用。


  以贝尔信为例,他们在叠加智能功能的时候,是将目标威胁检测智能视觉分析模块完全嵌入到了摄像机或视频编码器等前端设备的DSP中运行,从而使它们具有了计算机视觉能力,可以对视频里的每一寸画面进行自动监控,有效地增强传统视频监控的自动检测能力,提升警戒强度,提高监控效率和自动响应报警,从而实现7×24全天候的持续监控或者针对重要时段的无人值守监控。


  智能监控技术主要是从一组包含人的图像序列中检测、识别、跟踪人体,并对其行为进行理解和描述。朗驰欣创目前的应用规则主要有:警戒线跨越检测、目标入侵检测、目标徘徊检测、物品遗留或丢失检测以及车流量统计等,同时针对交通行业的还有车牌识别。主要包括背景建模、运动检测、目标分类、目标跟踪等多种表现方式。


  视频分析技术提高智能化程度


  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其核心部分主要在于对视频信息的分析,而满足这一功能的关键在于其核心算法软件部分。早前,以国际知名视频分析产品企业OV为代表的DARPA算法和IOI公司的硬件编解码器的方式,成就了智能视频监控市场中的两种模式。也极大推动了智能监控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然而,经过时间和市场的检验,智能监控不太需要这两种模式,逐渐诞生了以需求为导向的生存模式,以行业化应用为新的市场诉求点和发展方向。


  深圳市永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永福告诉记者,目前有三种方法出现于视频分析市场。一种是单一算法。可以识别和捕捉出现在监控画面里移动的物体。基于此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划定一块区域,当有物体越过这条线则予报警。或者实现对单向通道监控,当有人从反方向通过时,系统报警。虽然此方法起到些作用,但它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且画面中人数多的时候或复杂的行为就不能用。一种是对象跟踪算法。通过使用一种图形化的地图,CCTV的摄像机可以捕捉移动的物体,这些对象被完全秘密监控。虽然这种方法有所进步,但它无法识别一些可以导致违规的行为,而且这种方法跟踪对象需要摄像头画面的重叠。一种是多对象行为检测。NEC提供的先进的行为分析算法是一种神经网络算法,可以识别多个物体的多种行为,可以作为一个完备的安全方案,十分有效地应用到监控系统里,实时地发现各种违规行为。


  在2009年深圳安博会上,文安、汉王的视频质量诊断系统、TI的视频质量增强算法芯片,包括现在交通上用的比较多的宽动态摄像机以及一体化摄像机,都可以说是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在图像信息自动判断、改进和增强领域的应用,它们都是对视频图像信息状况进行自动判断,并根据分析数据进行分析、报警、改进或增强。


  浙絓-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潘晖表示,视频图像智能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源于两个主要应用领域:一是为了便于分析而对图像信息自动进行判断、改进和增强,是针对视频图像本身进行改进和增强的技术,主要应用是对视频图像的效果进行判断、改进和增强,比如对视频和图像自动进行噪声检测滤除、颜色亮度自动校正等等。二是让机器自动理解视频图像,并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存储、传输和显示,如工业制品的检测识别、OCR字符识别以及安防领域的行为检测、人脸检测、车辆号牌检测、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等检测识别等。


  找准智能监控瓶颈推动普及应用


  海康威视智能产品项目总监浦世亮告诉记者,智能视频监控产品并不是一类即插即用式的产品,它的成功应用不仅仅取决于智能算法的先进性,而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包括客户需求提炼及引导、系统方案设计、智能算法开发、产品移植、平台软件、现场调试等。算法供应商、设备商和系统集成商很难单独覆盖以上各个环节。所以只有将智能监控当做一个系统性工作来做,集全行业之力,求同存异,才能给智能监控带来新的突破点。


  因为需求的差异性各不相同,成为阻止智能监控普遍应用的最大障癨-。朗驰欣创副总经理赵昕认为,算法问题是影响目前智能监控普及的重要诊-因之一。比如复杂条件或背景下的运动目标的检测和跟踪以及光照度问题,一直是视频图像处理的难点,也是视频处理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的严重障癨-。现场高密度光线变化,必定使得背景的图形也随之变化,一方面增大算法的难度和系统资源占有率,另一方面是前后景的运动目标难于分离出来加以区分和判断。另外,运动目标与背景相似、高速运动与极慢速运动、阴影和物体的重叠部分以及非静态背景、主芯片的处理能力和算法的优化程度等都会影响智能监控技术及其普及程度。但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越来越成熟化、标准化,同时算法的适应性加强,操作简单,将会极大地提高它的普及率。


  以需求为导向,让智能监控“叫好又叫座”


  随着监控行业的不断发展,智能监控产品应用范围必然会扩展渗透至各个行业,而各个行业都势必会结合各自的需求特点,对智能监控提出不同要求。安防监控领域对智能监控技术的要求,来自于具体行业特色监控的各种实际需求,每一种行业监控都可能需要若干类智能监控技术。


  浦世亮认为,各个行业对于智能分析的需求各不相同,而智能监控产品现在的行业细分还不充分,有时候会出现勉强应用的情况,造成在某些行业中的应用不够理想。比如,有些智能监控产品只适用于空旷场景,而在项目中若被勉强应用于人车繁忙的场景,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厂商在开发智能产品时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出发点。


  朗驰欣创虽说从2009年才开始涉足智能监控这个领域,但他们相信这个市场能得到长足发展。朗驰今年在智能的项目上有几个突破,将涉及包含常规的越界、划线、检测进入、离开、侵入等基本功能,可以应用在涉及周界防范的场合,对传统的物理方式进一步补充,可以统一远程录像报警管理。此外,在一些特殊的行业应用,比如针对蒤-林防火,朗驰专门研发生产的火焰和烟雾检测设备也已经在具体项目中得到实际应用,能将远程检测到的火焰和烟雾报警进行联动控制,做到预案管理。比如在煤矿行业,用在采矿上的车辆计数功能,也是针对行业特殊需求定制,完成远程自动车辆计数统计后传到后台管理软件与业务功能关联。


  所以,未来智能的市场应用范围会很细分,在常规产品上,将会衍生定制化的行业业务需要的产品。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中安网官方微信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

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

订阅邮件
安防速递

每天三个要闻,知晓行业关键

E 周 刊

一周事,一朝知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