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S中安网记者:刘毅
2009年初,美国奥巴马政府把“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并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通过建设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创造新型社会和经济结构。
智慧地球引入物联网的概念,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与管理,全部纳入信息化的范畴之中,从更高层次上提升了信息化社会的内涵,重新诠释了信息化概念。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及其产业发展已被纳入我国国家战略。国家科技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先后在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设立课题支持物联网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中国科学院和无锡市政府联合成立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锡市启动“感知中国中心”的建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以及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纷纷在无锡成立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北京等城市制定了物联网5年发展规划。
在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受到热烈的关注,也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很多企业和个人也在寻找在物联网产业创业和发展的机会。那么,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带给我们的机会到底在哪里?本文将对国家物联网产业战略提出以来,各地政府进行的物联网产业应用规划进行梳理。同时还将对发展物联网产业涉及的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可能带动的产业发展进行梳理。
一、各地政府的物联网产业应用规划透露商机
国家物联网及其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提出后,北京、成都、福建、西安、无锡等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物联网及其产业发展应用规划。这些应用规划,无疑就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期商机所在。
北京市
北京市计划在2012年,建成首个物联网应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物联信息交换平台、传感信息网络平台、超级计算中心和云计算中心等共性基础支撑平台。完成政府、社会、企业三个方面涉及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流通供应链、社区综合服务等领域的一批示范应用和区县级、园区级综合示范。
另外,北京市还将基本建成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促进RFID、传感器、二维条码、短距无线通信、IPv6、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等一批关键技术及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如图1所示)。产生一批传感网、物联网相关技术专利和重要标准。作为首都,北京市在干预传感网、物联网应用这一块有非常好的基础。特别是结合奥运会的举办,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城市网格管理、视频监控、智能交通、食品溯源、水质检测等方面有全国领先的成功典型应用,并逐步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同时,在传感网、物联网的技术研发资源这一块也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北京产学研单位,都参与到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
成都市
成都市为加快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制定了《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和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应用方案。
按照方案,2010年至2012年,成都市将重点在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现代物流、城市管理、安全监管6大领域开展物联网的示范应用(如图2所示)。通过示范应用,探索形成物联网应用的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服务支撑体系和管理运营体系,着重在关键技术与感知设备研发、系统集成与应用组网、技术标准验证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在物联网产品制造方面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在物联网应用服务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
通过示范应用,为成都市物联网企业的产品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提供市场机会,引导生产要素向物联网产业高端流动,支持物联网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产业发展。
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规划
建设城市交通信息综合采集与智能处理系统。建设智能交通综合信息自动采集系统,以图像识别技术为主,综合应用磁敏传感器、地感线圈、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终端、RFID(射频识别)标签、天网(视频图像)等多种手段,根据应用需要,对车速、车流量、道路占有率、车头时距、号牌信息、车型、行驶路线、行驶起止时间、交通违章、事故等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实时传送;建设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处理,通过智能控制算法和模式识别技术,为构建城市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系统、交通诱导与智能调度系统、交通预案与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开展交通事件检测与快速处置、套牌车辆和特种车辆的识别跟踪、交通信息服务等应用提供基础数据。逐步提升城市交通的科学管理水平,增强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自律性,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智能公交电子站牌信息发布系统。综合运用GPS定位、RFID、视频监控、无线数据传输等信息技术,建设城市智能公交营运调度及电子站牌信息服务系统,对公交车实行科学、动态调度,提升城市公交的到达率、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图1 物联网关键技术架构示意图
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规划
  在食品安全领域,主要建设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在食品安全领域,主要利用RFID技术,实现生猪屠宰、流通(批发、配送、零售和团购)和消费各个环节质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管理,并与生猪养殖产业链信息对接,实现猪肉产品信息全程可追溯。在此基础上,扩大基于RFID标签的食品安全可追溯范围,构建全市统一的综合性食品质量溯源管理物联网基础技术平台、数据资源平台和呼叫服务平台,实现对各类食品生产、流通过程的追溯和安全监管。
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规划
建设水资源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传感、遥测技术构建水资源信息采集系统,根据水资源管理调度和防汛抗旱的要求,在监测点位部署传感设备,并结合其他监测手段,实现对水量、水质等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实时传送;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汇总、分类、处理、交换和共享,为水资源智能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建设水资源调度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预测预报能力,为减轻水资源短缺灾害、应急供水事件处置等提供决策支持;建设山洪灾害防治及防汛预警系统,为山洪灾害的及时监测、预警预报、决策会商和指挥调度提供支撑。
建设中心城区排水管网监测管理系统。采用传感技术构建排水管网运行状态信息采集系统,对污水处理厂、排水户及排水管道的水位、流速、水量等信息实现自动采集、实时上传;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排水管网设施、信息采集点位进行定位和图层管理,实时监测排水管道的运行状况,对排水管道水位超标及时预警;建设城市内涝预报预警系统,根据气象信息和排水管网运行监测信息,为可能发生的城市内涝及具体区域提供预报预警信息。
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污染源自动监测体系,在重点污染企业废水、废气排放口设置在线监测设备,并对现有监测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对监测点位污染信息的自动获取;通过智能感知和获取污染因子排放数据,实现中心管理控制平台对污染源全覆盖、全自动、全天候的监控,提高本市污染源监督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建设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系统。采用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在生活饮用水取水口上游沿线10公里范围内选址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重要部位及路口部署视频监控点,通过有线或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传输通道,将数据传入监控中心,由后台管理系统全天候智能分析和判断水质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报警。
在现代物流领域的规划建设
成都标准化仓库示范应用项目。在现代物流领域,规划在企业生产、配送、仓储等物流作业主要环节中综合应用RFID、光纤围栏传感等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数据采集、自动标识与识别,促进企业按需生产、快速配送、可视化跟踪。
图2 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应用项目
城市管理领域的应用
建设数字城管信息采集与智能处理系统。生活领域主要建设综合运用RFID、视频监控、GPS跟踪定位等技术,对城管事件和部件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和实时监控。建设生活垃圾清运数字化管理系统,对城市垃圾产量实现在线监控,对作业车辆进行跟踪定位、轨迹回放、调度和能耗监控;建设城市户外广告RFID监控系统,及时反映户外广告的业主、有效期、设置位置及安全性能等相关信息;建设城市道路照明及单灯监控系统,及时将现场故障情况自动发送到监控中心,有效提高路灯故障发现的及时率和处置率,实时对路灯进行变功率控制,实现节能降耗;建设城市桥梁管理监控系统,对城市特殊结构桥梁的索塔、主缆、吊杆、锚头等主要受力构件的变形、应力、应变、位移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确保桥梁安全运行;建设施工工地扬尘及噪音监控系统,对扬尘及噪音进行实时监控,并将检测的数据和图像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送到市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及时组织处置,在源头上控制扬尘和噪音污染;建设成都市文明城市监控协调信息中心,实时接收公众满意度测评,对本市文明城市建设进行监控和协调。
在安全生产监管领域的应用
建设成都市CNG(压缩天然气)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基于RFID技术,建设CNG等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在整个CNG运营链上实现对“车、瓶、气、人(充装人员)、站(检验站)、厂(改装厂)、设备”的实时动态一体化监管。
建设燃气管道运行安全监控示范项目。利用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建设城市燃气管道运行安全监控系统,对天然气管道运输实行实时安全监控、泄漏自动预警报警,及时消除因天然气泄漏或管道损坏引发的安全隐患。
建设成都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系统。综合利用RFID、跟踪定位及传感器组网等技术,对全市500余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使用过程进行自动识别、危险报警和安全监控。
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出台《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计划到2012年,争取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物联网示范应用和技术研发及产业发展部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重点行业示范应用效益明显,重点示范区域智能管理和民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重点建设“129”工程。即: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和9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如图3所示)。
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
以示范应用带动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以市场资源开展招商引资,推动闽台深度对接,努力培育并争取形成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传输网络等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逐步形成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一批目前在全国领先的骨干企业,支持设立物联网技术研发专区,形成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集聚区。
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建设鼓楼示范区
依托福建移动传输网,以福州市便民呼叫中心12345平台为支撑,以智能交通为重点,突出城市管理、交通物流、公共安全、商贸流通、民生服务等惠民领域,重点做好城市网格管理、公共停车管理、社会治安防控、旅游自助导览、移动电子商务、社区居家养老这6类项目先行先试,建设海峡西岸省会智慧中心城区。
图3 福建省物联网行业应用规划
  建设武夷山示范区。依托福建电信传输网,以“数字武夷”建设工程为基础,以智能旅游为重点,推进物联网先进技术在交通、物流、校园、城管、社区、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建设智慧武夷旅游度假城市。
9类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工业控制类
工业控制类。推进智能精益制造、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生产资产、设备的智能化管控,提升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和企业对生产经营的监控能力。近期重点建设精益制造管控应用示范工程。
农业精细生产类。建设农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完成风、光、水、电、热、肥和农药等数据的采集和环境控制,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智能化服务,并有效提高农业集约化生产程度。近期重点建设蔬菜瓜果信息溯源应用示范工程。
交通物流类。建立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的智能化,达到减少拥堵、降低汽车尾气污染排放、及时处理交通事故、提高物流效率的目的。近期重点建设智能交通(电子车牌)示范工程。
商贸流通类。通过运用RFID,快速、有效、自动地采集仓储流通各环节的数据,实现远程监控管理;通过改造手机卡或是把手机号码与银行卡进行绑定等方式,实现手机支付、身份识别、门禁等服务,从而为商家、群众提供更为便捷的仓储、购物和智能化的服务。近期重点建设手机智能卡、智能仓储物流应用示范工程。
城市管理类。实现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对城市电、水、管道燃气、公交、环境卫生、旅游、市政管线设施、绿化景观、市容、公共卫生等城市“体征指标”进行信息监测和数据分析,促进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网格化和信息化。近期重点建设城市管理网格化应用示范工程。
民生保障类。实现对食品、药品的生产、流通环节全过程智能化监控,追溯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信息,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和控制。近期重点建设肉品安全追溯应用示范工程。
环保节能类。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空气质量、城市噪音、电力等实施自动化监测,为政府强化对环境、生态以及企业节能减排的监测与控制提供有效手段,促进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近期重点建设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工程。
安全监控类。重点在矿山、危险品生产企业等领域实施安全智能监控,促进业务精细管理、安保预警、防灾减灾、整体防范控制、联动指挥等环节一体化的形成,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近期重点建设煤矿安全监控示范工程。
公共服务类。围绕政府公共服务内容,推动国有资产管理、电子档案管理、校园智能管理和智能化健康监测、病人及残疾人生活服务、老人和儿童监护等,建设智慧服务型社会。近期重点建设校园智能卡应用示范工程。
从上述规划看,物联网目前在国内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现代物流、城市管理、安全监控、公共服务、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智能医疗等多个领域。涉及的技术和设备主要集中在RFID、传感器、二维条码、短距无线通信、IPv6、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终端、视频图像等领域。相应的,与此有关的企业都将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获益。
二、物联网产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及发展
图4 物联网产业生态系统
从物联网涉及的技术、设备及应用看,物联网产业链可以分为设备制造、网络运营和物联网的产业化应用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将共同推动成熟完整的物联网产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如图4所示)。
设备制造是物联网产业链的上游。制造工业是基础,也是产业链的技术核心。物联网的制造产业链较长,既包括IT类、通信类及其网络类设备,也包括芯片、敏感器件、传感器等器件和器材。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国内的IT、通信及网络设备类厂商非常多。华为、中兴、贝尔、大唐、普天、亚信、联创、H3C、亚旭、雅图、共进、神州数码、朗讯等都是其中比较知名的企业。RFID、传感器企业比较知名的包括新大陆、东信和平、华工科技、长电科技、远望谷和同方股份等。上述领域的知名企业,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将最先获得发展的机会。
网络运营是物联网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网络运营可分成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把传感器、智能终端联接起来的网络设备,包括传感器的通信模块、路由器、交换机、光传输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各类无线基站等这些设备构成的端到端的通信网络。这部分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前文已有列举。
第二部分是物联网网络的运营支撑系统,包括由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和相应的管理软件构成的各类管理平台和业务平台。物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发展,必将带来海量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服务需求。物联网产业对基于管理和业务的网络运营支撑系统的这部分需求,将促成物联网系统平台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的出现。随着这两类企业的出现,将会促进不同行业的物联网应用项目建设的快速发展,并将最终产生对不同行业、不同业务领域、不同层级的物联网应用项目进行物联的需求。在这个阶段,市场将由物联网运营商唱主角,单个的物联网网络运营系统构成了物联网的传送层,从感知器件开始到最终承担着管理运营的计算机系统结束,构成了物联网网络技术支撑体系,承载着物联网全面互连互通的任务。只有这个层面的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够有力地支撑物联网的发展。
而从目前IT行业的发展以及当前安防行业不断成熟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看,那些已经有了一定的行业用户资源,对行业用户需求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对如何满足用户需求有了一定程度的经验积累的软件开发、系统平台设计开发企业,系统集成企业,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和推进,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这类企业,有可能是一些新兴的企业,但更多的会是深具IT、通信行业背景、为拓展业务领域跨行业转战物联网产业的企业。而物联网运营商的角色,将依然首先是非拥有广泛、丰富的网络平台和用户资源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莫属。
随着物联网应用平台的出现,IT、网络、通讯技术对物联网产业的渗透,在通讯技术领域出现的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在计算机应用层面出现的云计算等新型的运算模式,将对物联网应用平台的架构,接入平台的设备,物联网的运营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产业化应用是物联网产业链的下游,对物联网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发展和合作空间最广的领域。没有应用就没有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产业发展的驱动力。物联网产业的市场需求,将首先来自于政府的产业引导和推动,支持和扶持各行业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使物联网快速扩大应用范围和覆盖规模,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彰显物联网的价值。目前现有的物联网上的应用既有面向个人的应用也有面向行业和企业的应用,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有面向个人的手机支付系统、工业生产过程管控、城市管理的平安城市监测系统、环境保护监测系统、物流管理系统、智能安全围栏以及大棚农作物环境自动管理系统等,在金融、现代服务业、旅游、能源等行业方面都蕴藏着大量物联网应用的空间。
  物联网的产业链涵盖了当代信息技术的所有方面,随着不同领域技术的融合度加深,市场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一定会有更多、更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产品出现,实现更多的应用。
三、RFID及传感企业是物联网最直接的受益者
RFID和传感器是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基础。物联网的应用发展,将从RFID和传感器开始。RFID及传感器企业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最直接的受益者。
从上世纪90年代金卡工程开始,到本世纪初RFID技术在国内应用发展。目前国内已经有了相当一批电子标签、RFID厂商和智能卡(SIM)企业。
以深圳为例,目前深圳全市有RFID相关企业330家,一个包括RFID芯片设计与开发、电子标签制造、标签封装设备制造、读写器具研发与制造、RFID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在内的RFID产业生态链已初具规模。远望谷、先施科技、惠田实业、中兴通讯、华为、国民技术、中集智能、丰泰瑞达、艾富迪、普诺玛、科松电子等企业已处行业领先地位。在众多RFID企业中,远望谷可谓行业翘楚。在铁路识别应用领域,该公司承担了中国超高频RFID应用的最大工程,研发出50多项RFID专利技术,铁路市场份额超过60%。由深圳RFID企业研发生产的RFID产品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库存和物流管理、动物跟踪、汽车防盗、门禁管制、停车监管、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等领域。
近年来,超高频RFID技术在国内的应用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车辆管理、资产管理、人员门禁、生产管理、仓储与物流、矿井人员、烟草行业的生产管理、军事后勤运输物资管理、图书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等,大部分应用处于初始阶段,尚未达到大规模成熟应用的阶段。深圳非常好的物联网设备研发生产基础和辐射全国的市场环境,为物联网应用在深圳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福建省也是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基础非常好的省区之一。福建省有非常丰富的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科研机构和技术人才。如:厦门射频识别研究中心是厦门市依托厦门大学成立的RFID机构,该研究中心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间件核心技术,并在其关键技术领域进行了前沿性的研发和拓展;厦门市射频识别(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厦门市依托集美大学成立,中心拥有6.67G射频信号源,20G的网络分析仪先进科研设备及射频开发平台,该中心为福建省培养了20多位RFID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并帮助本省10余家企业研发了十几项RFID产品投入应用;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FID应用研究中心则致力于培养RFID应用型蓝领人才。
福建也培育了新大陆、星网锐捷、联迪、欣创摩尔等一批具有自主研发生产实力的物联网企业。如新大陆公司利用二维码技术,与中国移动、中国银联联手打造中国第一家“电子回执”业务,填补了电子商务交易完成后缺乏电子凭证的空白;采用二维码作为动物耳标上的电子数据标识,在世界上首创了“动物溯源系统”,已占农业部动物溯源市场的70%以上;星网锐捷公司研发并已投入应用的V90彩信监控器GSM网络终端可组成一个区域性的融入传感网的无线多媒体预警系统,用于安防行业、电力监控、通信基站监控、公安定点监控、医疗卫生、农业数据采集、自然灾害预警等行业,并与中国移动合作,将上述作为M2M平台的重要应用,共同进行市场拓展;福州欣创摩尔在冠捷电子、飞毛腿电子等制造业应用的精益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通过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实现对人员、设备、物料管控。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该公司的“放心肉品”追溯系统,可以解决生猪从进入屠宰厂一直到达消费者全过程的信息追踪,使问题肉的追踪召回成为可能。
据福建省的统计数据 ,目前福建省在物联网产业链上已聚集了50多家从事研发、生产到应用、培训、服务的等机构,近年生产物联网相关设备的厂商年增长速度达到35%-50%;做应用系统的厂商年增长率达到100%-200%。
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省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约18亿元。
虽处西北地区,但西安市却有着丰富的科研院所和科研人才资源。在物联网相关领域,拥有中星测控、优势微电子、华讯微电子、阿法迪信息等十多家企业和3家高校院所。在西安市的物联网产业规划中,西安市将物联网核心芯片、传感器及系统集成开发应用作为产业扶持和发展的重点。目前,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颗物联网核心芯片“唐芯一号”。该芯片集射频无线收发、数字基带、数据处理于一体,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部分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历时三年完成了“唐芯一号”设计并一次流片成功。“唐芯一号”的问世,突破了我国射频电路、模数混合电路、超低功耗等集成电路设计、验证和测试技术,对于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应用、争取自主知识产权和占领物联网国际制高点意义重大。
四、智能化,是物联网应时代安防发展的核心
对于一个国家大力推进的新兴产业,在物联网发展中,安防产业能够从中获取哪些市场机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同安防技术应用有怎样的交织?这是安防业界比较关心的问题。
物联网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与管理,并将其全部纳入信息化的范畴之中。物联网的三个层次是感知、物联和数据应用。安防业内人士认为:从安防行业的特征来讲,它包含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管理、消防预警和安保服务及指挥控制等几个大类,在这些领域,安防产品和技术则已经是非常独立成熟的物联网应用,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视频监控中的摄像头是图像传感器,它起到了感知的作用,是一个典型的物联网应用。以视频监控摄像头为感知与采集前端,遍布全国的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在织就一张天罗地网。而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更将进一步丰富物联网在安防应用的内涵。
在另一些应用领域,安防技术产品则与RFID,无线传感技术一起,共同构建起了更为完整和立体的物联应用系统。如,智能交通、周界防范、智能家居,以及更为广泛复杂的行业应用等。
以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为例。视频监控是安防产品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最重要的应用。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及视频联网监控中心,道路交通管理机关可以对道路交通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和调度,并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呼叫中心等数据系统整合,当发现各种异常情况能与其它信息系统联动,快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救援预案,提升运营管理整体水平。安防在智能交通行业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视频信息的采集、分析、管理,达到联动指挥、事件处理的目的。
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行业的应用,则以传感器为核心,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为关键技术,利用传感器、计算机及现代无线通信等综合技术,实现对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系统通过安装在路面的磁敏探测端机来采集车辆经过时的磁场变化信息,再进行信息处理,得到车流量、瞬时车速度、指定时间段内的车速统计平均值、车型分类、占有率、平均车距等交通动态信息,从而为交通的信号控制、信息发布、交通诱导、指挥提供实时交通动态信息。在一个完整的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中,视频监控和传感器、计算机及现代无线通信等技术综合应用,共同实现了交通管理的智能化。
防盗报警是安防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联网应用之一。如,智能围界防入侵系统,是基于现代电子防入侵手段,采用多种技术协同综合探测、融合报警及声光、视频联动等,构建立体化园区防入侵体系的安全技术防范手段。在另一些高端应用领域,如针对银行的报警监控系统,现在已经发展到前端探测器感应与视频监控联动,对可疑时间跟踪拍摄,并通过智能视频分析再触发报警,并选择相关现场画面的综合应用。这实际上就是物联网要实现的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与信息的相连。
在一些基于行业业务需求和管理需求的信息系统建设中,视频监控系统,传感探测系统,有线/无线传输系统都会被集成在一个大的行业综合管理系统平台上,通过这个平台,前端传感、探测、视频采集设备完成不同业务点的业务数据的采集,生产监控,生产数据采集,安全防范监控,并通过通讯和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通过感知和网络互联,物联网最终走向全面的数据分析、管理和应用。这其中,安防只是实现这一物联应用的一个环节和要素。
在物联网的应用发展为各类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和管理应用阶段,物联网对其中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的程度要求就会提高,要抓住这一阶段物联网应用带来的机会,智能化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将成为每个安防企业应该关注的核心。
谁能够把握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化应用,谁就能够在安防行业里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谁能够在智能化的基础上注入服务的内涵,那么谁在这个行业里的影响力就会越大。
五、物联网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人们将实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与管理作为对物联网发展目标的一个形象的描述,但业界对于物联网到底该如何实现却还没有一个统一清晰完整的认识。那么,未来物联网将如何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呢?
中国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认为,物联网大规模应用需要一个产业化平台和大局思路。
中国电信副总工靳东滨认为未来的物联网将会由多种方式接入,共用一个互联网传送平台的组网模式。现在有宽带网、移动网、固网语音、有线电视网等各种业务网络,其终端设备可以与传感装置集合而成为传感网的接入部分,成为传感网一个组成部分。另外随着传统通信网络的IP化,IP技术成为组网的主流技术,依托互联网网间互通会更便捷。一些传感器或智能终端通过标准化生产也能够直接接入互联网。由于互联网的强大、灵活的组网功能,加之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网连接感知设备,将整个物品世界的信息互联互通,物联网由此被打造成一个无处不在、信息共享的互联网络。
微软亚洲研究院赵峰则认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离大规模应用还有不小距离。从物联网的组成来分析,物理世界的物品需要一个虚拟“身份证”,才能跟互联网对应起来,再者需要能够传输物品信息的传感器,最后就是互联网。因此,物联网规模应用还需解决三大问题:
一是如要实现世界物联,就须布置大量传感器,因此,传感器微型化、低成本化的问题必须攻克。
二是如何把这遍布物理世界的每一个传感器,每一个信息点联成网,和互联网连在一起,这是非常关键也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三是如何及时处理海量感知信息。世界所有的传感器都连在网上,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怎么存储、怎么归类、怎么处理,才能让大家在检索时,可以非常快地获取所需?如何提供数据检索,把原始传感数据提升到信息,从信息提升到知识,这些问题才是最大的挑战。
除了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中国物联网发展还面临产业层面的问题:首先,目前国内以物为互联的应用需求还是低层次的,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参与和投入的热情。同时目前我国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还较低,因而,要想推进物联网的发展绝非易事。因此,国家应在物联网发展的初期阶段对挑大梁的重点行业和企业给予有效的扶持。
其次,我国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低,不能够完全满足应用需求。
第三,当前产业的发展缺乏规范和技术标准的指引。
物联网将是一个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一个大网,既有传感器、计算机,又有通信网络。原来通信网络规划是以通信类业务为主,现在物联网需要把所有的物品都联在一起,因而,所有的接口、标准、通信协议都需要有国家标准指引,物联网标准必须加快制定。如果没有国家标准,各成体系,未来将很难做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同时,还会面临大量改造的问题,造成极大地浪费。
第四,打破行业壁垒问题。传统工业模式是纵向体制、纵向思维。而智慧地球、物联网是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这就意味着要破除这种行业的纵向壁垒,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和生产流程。而要实现这一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目前整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各行业发展不均衡。因此,要想转变很多固有的传统思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安网原创稿件声明】转载中安网文章时应遵循以下三个规则:1、保持原创文章中图表、图片、音视频的完整性;2、完整标注文章作者[文章前后有说明];3、转载中安网原创中部分内容也要完整标注来源"中安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