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网讯】2008年7月20日,在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首次提出“五个重庆”的建设目标,即把“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作为重庆发展的新目标、新追求,成为重庆发展的战略决策。“平安重庆”能够被列为“五个重庆”之一,可见重庆市委市政府对“平安重庆”建设的重视。
科技,是“平安城市”的重要支撑;“平安重庆”则是“五大重庆”的基础。那么,近年重庆平安城市建设情况如何?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为此,记者专赴重庆,采访了重庆市公安局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市公安局科技通信处政委王立。
出台全国第一个省级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办法
王立政委介绍,重庆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起步相对较晚,2006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在建设和应用上已取得初步成效。
2006年3月,在市长王鸿举的亲自关心过问下,市公安局仅用4个月时间就拟制了《重庆市社会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在2006年7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了第196号市长令,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发布的关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政府规章,具有行政法规性质。
市公安局科技部门为了配合市长令的实施,统一建设标准,规范技术接口,抓紧起草了《社会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经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在2006年11月发布施行,这是全国第一个规范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地方强制性标准(DB50/216-2006)。
与此同时,市局于2006年9月出台了《重庆市公安局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
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对重庆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管理,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重庆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情况
几年来,重庆市各单位、各部门高度重视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形成了由政府主导,市综治委组织,市公安局牵头的良好发展态势。2006年9月,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组织召开了全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推进会,并在会上向各区县政府专门发出了加大建设工作力度的通知。市综治委从2006年起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情况纳入了对各区县政府的考核范围;市公安局作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在全市公安局(处)长会议、全市公安“三基”工程建设会议上作出了专题部署,制定了建设标准、建设方案、时间进度和联网要求等,强制入轨、强力推进全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
经过几年的建设,截止目前,全市范围内包括公共复杂场所、银行、保险、证券行业、百货大楼、交易市场以及居民小区等社会单位在内建设的监控摄像头达到20万个;建立监控中心(室)14000多个。其中,全市公安机关自建摄像头6000多个,全市42个公安分局、区县(自治县)公安局已全部建成视频图像监控系统。仅主城11区就建成监控摄像头3000多个,建立监控室的派出所达到130多个,其中渝中区分局18个派出所、沙坪坝区分局24个派出所视频监控室建设全部完成。视频监控基本覆盖了全区重点复杂地区及易发案路段、部位。交警总队在全市各交通要道、主要路口建立了300多路监控摄像头,为维护全市的交通畅通、纠正交通违法起到了重要作用。
强化报警与监控系统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2009年1月,重庆市公安局下发了《关于规范全市公安GPS卫星定位报警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与管理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市委、市府关于《建设平安重庆的决定》和《平安重庆建设规划》文件精神,市局成立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从加强领导、建立机构、明确职责上强力推进重庆市社会公共安全视频图像系统建设工作。
 
按照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战斗力的要求,市局和各区县(自治县)局研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制度,规范、指引全市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管理。一是加强图像监控、管理制度建设。各级图像监控中心均建立完善值班备勤、内务管理、工作规范、突发事件处置、系统维护等涉及各环节的一整套运行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确保视频图像信息系统使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二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各区县市党委、政府把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管理等纳入综治年终考评和平安建设考评内容,严格检查验收。
市公安局以强力推进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建设为契机,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积极推进基层勤务制度改革,将图像监控纳入指挥调度体系,精确实施“打防控管”,将其作为治安防控的“前沿阵地”,确保监控室24小时的值班力量,实现“网上巡逻”与路面巡逻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警力投向的精确性,有效提高了社会治安综合防控能力。沙坪坝公安分局以此为依托,制定了动态布警、弹性工作的实施方案,初步实现了从“坐等报警”到“现场处警”,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出击”的根本性转变,在建成系统的派出所辖区内,刑事发案下降了26.4%,破案率上升16.7%,一些街面实现了“零发案”;江北区公安分局在观音桥商业圈周围的三个派出所先后建起了以实战应用为核心,集监控、报警、指挥调度功能于一体的视频图像监控信息系统,实现了电话报警、技防报警与视频图像监控联动的功能;渝中区公安分局依托视频图像监控系统构建了“扁平化”指挥体系,在接处警、警力投放、精确打击等方面发挥了高效顺畅、快捷指挥的重要作用,实现了社会治安“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平安渝中”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实践充分证明,视频图像监控系统为公安机关“打防控管”增添了新的科技手段。
发挥科技主导,助力“平安重庆”建设
公安科技管理部门在“平安重庆”建设中无疑担当着重任。为助推“平安重庆”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重庆市公安局科技通信处、市局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管理办公室,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其了职能作用:
2008年2月,经公安部批准,在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增设了“安防工程检测站”。 检测站已对公安机关及社会单位开展服务工作;
2009年1月,组织举办了“平安重庆”建设公安高新技术产品展示会。以开放的姿态诚邀霍尼韦尔(helleywell)、IBM、HP、博康(bocom)、美国洛泰克、北京东方网力、宝利信通、常州明景、航天金盾等15家国内外知名厂商与重庆公安机关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平安重庆”建设之路;
2009年2月,为加强对区县公安机关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指导,并结合重庆的地貌、环境特点,市局行管办特委托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对15家安防产品生产企业自愿提供的部分安防产品进行了质量检测检验,产品涉及摄像机、光端机、存储设备、编解码器、主系统五大类42批次产品,并下发了检测情况通报,此举受到了区县公安机关的好评。
2009年3月,为规范安防市场、引导行业发展,成立了“重庆市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单位100个。协会在行管指导下,积极开展了资质等级评定、操作技能培训、维护合法利益等活动,获得业内一致好评。
2009年4月,为发挥安全技术防范的优势,提高“平安重庆”建设中的科技防范能力,进一步推动全市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行业的发展,组织主办了“2009中国(重庆)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与技术设备展览会”,本届展会是市安防协会在市局行管办的具体指导下开展的一次科技创安活动。
全面推进“平安重庆”建设
重庆城市和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必然会对“平安重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王立政委介绍,为建立适合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立体化、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城市可视化管理基础信息平台,市公安局根据《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平安重庆的决定》的文件要求,依照《重庆市社会公共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按照《平安重庆建设规划》的总体部署、《重庆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强力推进社会公共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的意见》,拉开了社会公共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序幕。
重庆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紧紧抓住已经启动的 “平安重庆”建设的有利契机,强力推进全市视频监控信息系统建设,监控摄像头总量和覆盖面要得到快速提升;二是强力推进已建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整合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三是逐步提升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应用水平,比如人像识别、车牌识别、入侵报警、高清、智能分析等技术的应用,现作试点,然后稳妥全面推进。四是在深入推进“平安重庆”建设中拓展安全防范技术服务民生的思路,根据重庆农村区域特点,在重庆农村开展技防试点工作。
按照规划,到今年年底,全市在现有20万个视频监控摄像头的基础上,新增12.7万个视频监控摄像头,实现全市视频监控摄像头总量突破30万个的目标,到2012年全市监控摄像头要达到40万个的总体目标。市级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的图像资源全部联网、实现对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全天候监控。
2009年,以“建设平安重庆,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新建扩建、资源整合、升级改造和系统集成等途径,重庆市将强力推进社会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初步建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社会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从而为重庆经济的二次腾飞和“五个重庆”建设提供基础保障,让重庆真正成为外来投资者的安全区、放心区。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