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交通发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早已成为过去,全省现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综合发展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成为中国六大航空港之一。
四川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集中,是科技强省;2008年全省GDP总量12506亿元,位居全国第九,外贸进出口总额居西部首位;截至2008年末,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72家,居全国第8位、中西部第1位。
四川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名胜古迹驰名中外,是我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成都、自贡、乐山、宜宾、泸州、阆中、都江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24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
四川省是我国西部综合实力第一大省,但由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相对于东部沿海省市,经济欠发达。在全国第一批、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和22个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中,四川只有成都(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和德阳(22个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两个城市申报和入选。
但近年,四川省各级公安机关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平安城市建设之路。
那么,四川省城市治安监控系统建设都取得了哪些成绩?积累了哪些经验?这些经验对于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平安建设具有哪些示范意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赴四川,采访了四川省公安厅科技处处长邓刚。
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邓刚处长介绍,四川省城市治安防控系统建设最早始于成都市武侯区。作为成都市高科技文化区,武侯区经济发展迅速。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提高对辖区社会治安的掌控能力,2004年武侯区与四川电信合作,建成了覆盖全区的“天网”街面治安实时监控系统,促进了武侯区社会治安的明显好转。在武侯区建设取得显着成效的基础上,“天网”工程先在成都然后在全省全面铺开。
邓刚处长总结,先通过小范围的试点和建设,然后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作法,使四川省社会治安防控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少走了许多弯路。他强调,成都的建设经验,对全省各地的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从2006年开始,四川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政府主导、公安推动、企业合作、社会参与”建设思路,在省厅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积极行动,全省“天网” 工程建设工作取得显着成绩。截止2008年年底,全省21个市、州全部建成图像信息管理平台,187个县(区)开展了系统建设工作,共建成监控点位61817个,覆盖了全省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的重点单位(部位)、人口密集地段、案件高发地段、商贸繁华地段等重点区域,基本形成了以街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为主、社会监控点为辅助的城市监控综合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的打、防、控、管能力。与此同时,“天网”工程也带动了社会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积极性,截止目前全省共安装各类监控摄像头近50万个,使全省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防范体系。
整合资源,倾力打造“平安四川”
邓刚处长介绍,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先后下发了《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构建平安和谐四川的意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按照“政府主导、公安推动、企业合作、社会参与”的思路,积极推动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省公安厅于2007年1月成立了“四川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曾省权厅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王光辉副厅长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厅有关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确定了“以人为本、锐意创新、统筹协调、正确引导、注重实效”的五大原则,研究制定了四川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发展目标与总体规划。参照省厅的做法,全省各地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由公安局一把手负责主抓系统建设工作。
2007年,省厅将“天网”工程建设纳入全省公安机关“三基”工作考核内容,制定下发了考核标准和办法,细化落实责任。省厅科技处抽调了专门人员,负责系统建设的指导、督促及检查工作。成都、德阳、广安、广元、宜宾、乐山、遂宁、雅安等地的市委、市政府将系统建设工作列为“政府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程,并成立了专门机构,形成了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公安机关强力推进、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良好局面。
由于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和支持,从而形成合力,各地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十分顺利。
四川是全国安防产业较发达的省,拥有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安防企业(包括软件企业),这一优势为“天网”工程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如电信运营商四川电信公司积极参与“天网”工程建设,已协助全省近40个区县公安完成了“天网”一期工程建设。
统一技术标准,确保全省“一盘棋”
按照公安部的技术要求,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四川省公安厅及时制定了《全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要求》,明确了全省“天网工程”必须遵循的技术标准、技术路线、网络结构及主要技术指标,以确保全省建设“一盘棋”,为图像信息的全省联网和综合应用打好基础。2008年3月,省厅又专门下文,要求各地的建设方案必须经过论证并报上级公安机关审批后才能实施,并要求各地加强工程质量检测和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在严格遵循公安部、省厅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各地针对监控、报警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治安管控的动态需求等展开了广泛细致的调查,并在学习和借鉴外省、外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比选和论证,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建设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邓刚处长介绍,相对来说,四川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标准是最统一的。统一技术标准的建设思路在公安实战工作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在去年的奥运火炬传递安保工作中,通过简单的技术改造,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成都、广安、绵阳、广汉、乐山、自贡、宜宾等7个城市的图像信息就全部上传至省厅指挥中心,实现了省厅对奥运火炬接力路线的实时监控和任意调用。7月底,根据省厅指挥中心提出的全程图像与GPS定位系统联动的要求,图像信息与GPS系统联动的建设工作一次性对接完成,不仅为火炬传递安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也为图像信息与其它公安业务信息系统的联动和共享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历时三天的奥运火炬传递和展示活动期间,全省共固定了5市99个监控摄像机专门用于奥运安保图像采集,通过专网向省厅指挥中心全程无故障传递图像信息,为奥运火炬在四川境内的传递安保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出了贡献。
满足公安实战需要是“天网”工程建设的生命力之所在,为此,全省各地牢固树立“以应用为核心”的理念,在统一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从贴近实战需要出发,以“战”促“建”,监控点位设置充分听取基层所、队的意见,科学论证,各县和市、州级监控中心实现与接报警中心合一,从而减少了浪费,节约了警力,提高了效率。同时,技术标准的统一,为系统的联网和今后的升级奠定了保障。
各地在实战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图像信息分析研判、无缝对接、人机结合快速反应等监控技战法,增强了精确打击和防范管理能力。据统计,2008年全省公安机关利用监控系统为各类案件提供破案证据和线索共19519条。其中治安、刑事案件8966起,民事纠纷1536起,交通事故10908起,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078名。
实践证明,“天网”已经成为全省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和破获各类案件的得力帮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地提高了基层民警应用和参与“天网”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建好、用好”的良性机制。
下一步全省“天网”工程建设重点
邓刚处长介绍,下一步四川省各级公安机关将继续加大“天网”工程建设力度,认真总结一期工程经验,扬长避短,加快二期工程建设步伐。
在认真总结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公安机关“三项建设”任务要求,今后全省 “天网”工程建设工作的重点是:
以社会资源的整合和接入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全省“天网”工程的覆盖面。加快推动全省的安防立法工作(《四川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草案)》已通过了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二审,预计今年9月将正式颁布实施),明确公民、企事业单位在社会安全防范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全省“天网”平台带动社会安防范网络的发展,加快对金融、机关、学校、小区、危爆物品仓库等重点部位与社会监控系统与“天网”平台的连接和整合,努力构筑以“天网”为龙头、街面警力为主力、社区保安、企事业单位保安、居民小区保安等巡防力量为补充的点线面结合、动静结合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
完善“天网”系统建设,加强对智能化监控技术和系统的应用,做好智能化系统应用试点;积极开展人群聚集和车牌识别等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图像信息与被盗抢机动车等公安业务信息系统的实时关联与信息共享,加强重要道路“卡口”系统建设,实现重点嫌疑目标的自动布控和报警;开展GIS系统、手机定位系统、移动终端的综合应用试点工作,逐步实现“天网”平台与“三台合一”应急指挥系统的有效整合。
抓好系统的应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实战运行机制,积极开展监控技战法研究;根据“天网”工程运行需要,结合警务机制改革,逐步规范“网上巡逻”、出警机制及警情研判分析工作;强化管理,落实责任,不断提高“天网”的实战效能;加强与设备和服务提供商的沟通协调,建立完善协作机制。通过建立、完善以定期沟通、细化责任、明确奖惩等运维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天网”系统的维护保障,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从而发挥更大的功效,实现“天网”的可持续发展。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